央广网

《大国·新时代》权威解读:精准扶贫好比滴灌技术

2017-12-04 16:1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 12月1日,《大国·新时代》中国经济系列报告会首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聚焦“精准扶贫”,作《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报告。

  报告会现场,苏国霞把精准扶贫比喻成滴灌技术,她说,“虽然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但是脱贫攻坚不要大水漫灌,要做到精准精细。”

  那么,什么是“大水漫灌”,什么又是“精准滴灌”?  

  苏国霞说,扶贫初期确实有大水漫灌的倾向,有其必然性,“如果90%的人都是贫困人口,那我们必须得让政策覆盖这90%的人。然后我们修路,在农村办教育,我们在农村搞卫生事业,后来到西部开发的时候我们搞退耕还林生态建设,这样一些措施都可以大面积的覆盖贫困人口。而且我们经济增长对减贫有拉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有两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进了城。扶贫早期,一项农村政策可以覆盖大部分贫困人口的时候,我们需要这样一些公共政策。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的发展,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人口越来越向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集中,而且越来越表现出个性的因素。”

  贫困的识别是多维的,脱贫的标准也是多维的。2010年联合国提出要用多维的教育、医疗和食品这三个维度来衡量贫困。不同的地区和人群,导致贫困的具体原因也不相同。

  苏国霞曾经走访过300多个贫困县,她讲述了一段她曾在甘肃积石山调研的经历。“积石山是甘肃和青海边界上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发展水平全国倒数前5名,我们在县里住了两天,然后在村子里两个人一组入户访问,访问以后我们当天晚上汇总了问卷。看得出,偏远小山村农户的发展能力、发展水平、发展愿望和致贫原因都不一样。”苏国霞说。

  正因为发展能力和致贫原因都不一样,如果采取一样办法是没有办法帮助所有人脱贫的,所以,扶贫一定要精准。要有多精准?苏国霞把精准扶贫类比做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以色列是沙漠国家,出口蔬菜和鲜花靠什么?靠的是滴灌技术。所以我们要学这种思维方式,把国家有限资源用在这种地方,真正滴灌到贫困人口那里。我们扶贫政策要从普遍带动,普遍覆盖向个体、向贫困户集中。”

  我们现在的扶贫工作,正是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做到“一户一策、不落一人”的 。而这样的帮扶甚至已经细化到一间房、一头牛。

  去年,内蒙古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边界嘎查的村民阿拉敦沙,因为家里有人患病返贫了。在其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2016年阿拉敦沙家建了1座60平方米棚舍,2017年协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购买基础母牛5头,同时建设1座窖池。实施“粮改饲”项目,种植青贮5亩,全年母犊分离、直线育肥,通过阶段性补饲,确保黄牛繁殖成活率达95%以上。到2018年,家庭人均收入可达到4200元,实现基本脱贫。贫困户阿拉敦沙家的脱贫进度清晰可见。

编辑: 赵亚芸

《大国·新时代》权威解读:精准扶贫好比滴灌技术

报告会现场,苏国霞把精准扶贫比喻成滴灌技术,她说,“虽然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但是脱贫攻坚不要大水漫灌,要做到精准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