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 > 抗日战场-经典战役

淞沪会战

2014-08-19 16:08:00  来源:中国军网  说两句  分享到: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上海位于沪杭三角地区东沿,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军事大港,又是南京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七七事变后,日本决定向上海增派军队。"使其成为作战基地",以作好下一步向华东地区进攻的准备。中国政府为防患于未然和配合华北地区的作战,牵制、分散日军的兵力,争取战争主动权,以利于长期抗战,决定开辟华东的"第二战场",派军扫荡上海日军及其在长江的舰艇,因而引起了淞沪会战。此次会战,历时三月,激烈空前,对中日战争的发展影响至巨。

  早在1936年11月,日军参谋本部拟定的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中的"用兵纲要",就对华东方面的作战作出了相当详细的计划。预定以海军确保上海,作为用兵时的作战基地。七七事变后,日本基本依着上述纲领,在1937年7月11日的五相会议上决定,向华北增派陆军,令海军"作全面战争准备"。12日,军令部向下传达作战方案:令海军"确保上海及青岛,使其成为作战基地","调遣确保上海所必要的海军、陆军部队,并主要以海军航空兵扫荡华中敌空军力量","封锁扬子江下游、浙江沿岸……"。

  国民政府为准备对日作战,1936年2月即在京沪区成立了作战秘密指挥部.以张治中为军事长官,负责京沪地区的备战工作。1937年国防作战计划中的作战指导要领规定:"长江下游地区之国军,于开战之初,应先用全力占领上海,无论如何必须扑灭在上海之敌军,以为全部作战之核心。尔后直接沿江、海岸阻止敌之上陆,并对登陆成功之敌,决行攻击而歼灭之。不得已时,逐次后退占领预设阵地。最后须确保乍浦--嘉兴--无锡--江阴之线,以巩卫首都。对杭州湾、江阴之江面实行封锁,阻绝敌舰之侵入"。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即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展开对中国内地大规模进攻,重点指向华北。中国政府军事当局为了牵制华北日军的进攻,并准备抗击日军向上海的登陆作战,采取"先发制敌"的方针,首先围攻驻沪日军,会战从此展开。会战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8月13日至9月17日,中国军队向驻上海日军发起攻击并抗击日军增援部队的登陆。

  8月9日,日海军特别陆战队沪西第1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斋藤要藏一等兵,驾汽车至虹桥机场,强行通过警戒线,至机场内侦察。门卫制止不听,哨兵开枪将二人打死。长谷川清立即命集结于佐世保之第8战队、第1水雷队和佐世保第1特别陆战队、吴港第2特别陆战队向上海前进。8月11日,到达上海。日海军考虑到中国军队已有准备,必须有陆军参加才能发动进攻,于是,一面和中国方面谈判,争取时间;一面要求陆军出兵。8月12日夜,日本首、陆、海、外四相会议决定向上海派遣陆军。

  中国军事委员会于8月11日"决心围攻上海",令"张治中率领第87、88两师,于今晚向预定之围攻线挺进,准备对淞沪围攻"。令海军部按预定计划.立即撤除长江灯塔、航标及封锁江阴长江。11日晚,各部队乘火车、汽车开始向上海输送。张治中的兵力部署主要为:"置重点于江湾、彭浦附近,准备对敌猛施攻击",令上海的地方部队,主力固守真如、闸北、江湾市中心区及吴淞各要点,掩护军队前进。令第87师先展开于大场,江湾以北地区,再推进至江湾市中心区,准备攻击;令第88师先展开于真如、大场之线,再推进至闸北、江湾,准备反击;令炮兵第8团的1个营,在真如、大场占领阵地;令独立第2旅及第56师分别在南翔、太仓、直塘待命。12日晚,各部队均按命令到达指定位置,并展开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张治中从战术要求出发,企图掌握先制之利,在日军未准备充分前,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于12日中午致电蒋介石、何应钦,说"本部队在本日黄昏前可输送展开完毕,可否于明(无)日 (即13日)拂晓前开始攻击……"蒋介石从政略需要出发,认为英、美、法、德、意各国代表参加的停战共同委员会当时正在开会,为避免在宣传上造成不利的国际影响,复电张治中:"希候命令,并须避免部队之冲突为要。"海军部长陈绍宽亦按照命令于12日封锁了长江航道。至此,中日双方在上海的作战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8月13日16时50分,防守八字桥一带的日海军特别陆战队第3大队,向刚刚推进至附近的中国第88师部队进行火力急袭。第88师当即还击。淞沪会战的战幕由此揭开。

  14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放弃"不扩大方针",于15日1时1O分发表由陆相杉山起草的日本政府声明,决定以武力"膺惩中国军队",要求中国"根绝抗日运动……并取得日、满、华三国融和提携之实效",即承认伪满洲国。

  14日上午,中国空军首先向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军第3舰艇和汇山码头;日海军司令部、公大纱厂等处日军发动攻击,炸伤旗舰"出云"号,第4驱逐机大队击落袭击杭州笕桥机场的日机3架,击伤1架;陆军于当日下午向虹口和杨树浦日军发动围攻。15~16日,中国空军在京沪杭上空共击落日机40余架。17日,中国海军派出鱼雷快艇驶至上海外滩,再次击伤"出云"号。第9集团军从15日起,向日军发起多次围攻,第87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冲入日本坟山阵地,后受阻。19日,从西安调来的第36师投入战斗,于21日攻入汇山码头,严重威胁日本海军陆战队。

  15日,日军统帅部下令组建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11师团2个师团和特种兵一部,由日本国内增援上海作战。中国于8月20日亦组成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陈诚为前敌总指挥,将战区所辖防区划分为淞沪围攻区(部队为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和长江南岸(部队为第54军)、长江北岸(部队为第111师)、杭州湾北岸(部队为张发奎部第8集团军)、浙东等4个守备区(部队为刘建绪部第10集团军),以上4个守备区负责封锁压制日军登陆部队。

  由于日军增援部队于23日晨在铁路码头和川沙镇以北地区强行登陆。第三战区临时将长江南岸各守备部队编组为第15集团军,由陈诚兼总司令,又抽调3个军予以加强。日军第3师第一梯队在张华浜附近登陆时,遭到张治中部警察总队顽强抵抗。第3师主力登陆后,警察总队不支,撤至南泗塘河西岸据守,张治中组织第87、第36师反击,挫败其进攻,双方于25日隔河对峙。日军第11师第一梯队23日在川沙口和石洞口地段登陆,时第15集团军刚编成,部队未到指定位置,日军迅即攻占狮子林炮台、月浦和罗店,继分向浏河、宝山进攻。下午陈诚所部先后赶到,第18军协同第54军实施反击,当晚收复罗店,次日收复宝山、狮子林和月浦。25日,日军第11师后续梯队登陆,第15集团军反击受阻。双方于狮子林、月浦、新镇、罗店至浏河口一线形成对峙。松井石根为连接和扩大两个师的登陆场,9月1日以第11、第3师各一部从狮子林和吴淞两面夹击宝山。守备宝山的第18军姚子青营击退日军多次进攻,顽强坚守至7日,日军以战车堵击城门,集中海陆空火力轰击,全城燃起烈火,该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战至10日,日军将两块登陆场连成一片。第15集团军予敌重大杀伤后,部队严重减员,13日奉命撤出月浦、杨行、新镇等阵地;第9集团军则奉命放弃宁沪铁路(南京-上海)以东的大部地区。至9月17日,中国军队被迫撤至北站、江湾、庙行、罗店、浏河一线,与日军对峙。

  第二阶段,9月17日至11月4日,日军再次增兵,中国军队全线转入防御。

  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然占领了淞沪间滩头阵地,但伤亡甚重,因此决定继续由国内增派第9、第13、第101三个师团及特种兵一部的重藤支队(台湾旅)到上海作战。

  松井石根鉴于淞沪战场全线呈胶着状态,决定缩小包围圈,集中兵力,实施中间突破,以罗店、大场公路为轴心进攻大场。

  10月5日开始,日第9、第3师团,集中兵力、火力,向蕴藻浜地区进攻。8日,第9师团突破北岸阵地、强渡蕴藻浜,占领黑大黄宅附近约1公里的滩头阵地。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下,日军进展极为困难,只能用对壕作业方法,一米一米地推进。松井石根又将第13师团一部投入战斗,战斗更为激烈。至18日,日第9师团推进至蕴藻浜南5公里处。若现在的阵地再被突破,日军即可直趋大场,有切断中国军队后路的危险。第三战区与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研究后,决心以新投入战场的桂系第48军为主力,对蕴藻浜南岸日军实施反击。10月21日19时,全线炮兵集中火力,实施破坏射击;20时,各路反击部队开始进攻。但反击主力第48军的主要反突击方向,选在日军主力第13、第9师团主攻方向的主要进攻地段--陈行、顿悟寺、桃园浜一线上,日军的兵力、火力特别集中,中国军队有限的炮兵,根本无力制压日军各炮兵阵地及火力点。中国军队全凭血肉之躯,在暴露的阵地之外向敌冲锋,官兵虽极勇敢,但也无法突破敌人的阵地,在猛烈的敌火下,不到1小时,即伤亡过半,攻击顿挫。其他次要方向的反击部队,因缺乏必要的火力支援,亦均未能完成攻击任务。激战至22日凌晨2时许,日军开始反击,出击部队被迫后退。24、25日,日军在航空兵支援及坦克引导下猛攻中国军队阵地。26日大场镇失守。防守该地的第18师师长朱耀华羞愤自杀。大场镇的失守,严重威胁着中国军队的侧背,第三战区决心放弃北站至江湾的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第88师第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率1个营据守四行仓库,掩护部队转移。以后,在与本军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孤军奋战至30日,方在英军劝导下退入租界。

  当日军攻占大场镇时,中国军队逐次投入淞沪战场的部队,已达70个师又7个旅,大本营已无可以立即调至淞沪的部队。长江南岸守备区和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防备日军登陆的主要侧方保障部队,也因上海战局紧张,先后调至上海。因而、大本营主管作战的高级将领及前线高级指挥官如陈诚、顾祝同等,都建议按照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迅速将上海的主力部队有计划地逐步撤至吴福、锡澄两条国防工事线上进行整补。最初已获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同意,并开始实施。但至10月底时,蒋介石突然改变决心,从政略角度出发,命第三战区的部队继续在上海与日军主力进行阵地消耗战。于是,中国军队在处于强弩之末的情况下,继续与新增加的10余万日军作更艰苦的战斗。

  第三阶段,11月5日至11日,日军后援部队在杭州湾登陆,中国守军由淞沪地区全线撤退。

  11月4日夜,日军新增援的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辖第6、第16、第18、第114师团)在第4舰队护卫下,乘约百艘舰船进入杭州湾。5日拂晓,其第18师团和第6师团分别由金山卫以东、以西登陆。此时,金卫左右几十公里的正面上,仅有第63师一部兵力和地方武装警戒,无力阻止日军登陆。日军为统一指挥,于7日临时组成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任司令官,指挥第10军和上海派遣军。8日,日第10军主力开始渡过黄浦江,上海派遣军为支援第10军作战,亦分别向当面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晚,中国大本营发现,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已处于即将被日军包围的危险境地。蒋介石急忙下令由上海撤退。由于撤退的时机过晚,命令下达的手段又极落后,命令到达各集团军时.已是11月9日,右翼第8、第10集团军和中央第9、第21集团军部队已陷于极乱状态,各级司令部很难掌握其部队了。有的部队并未接到撤退命令,只是看到友军撤退也随之撤退。左翼第19、第15集团军受到的压力较小,仍暂时固守原阵地掩护右翼、中央作战军撤退。11月10日,左翼军方逐次掩护撤退至吴福线阵地。ll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中国军队全部撤离淞沪地区。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 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采取正面强攻战术,却屡遭挫败,后改从侧后登陆,迂回成功。日军参战兵力达9个师20余万,伤亡4万多;中国军队有70余万兵力投入作战,伤亡16万余人。

  淞沪会战使日本陆海军遭到从卢沟桥事变以来从未受到过的打击和损失,获得全中国各界民众和各党派的热烈拥护和支援,使中国达到空前的团结,振奋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反抗侵略的伟大精神,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给国内外持"三月灭亡中国"和"抗战必亡"观点的人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为沿海工业内迁、保存经济实力赢得了时间。

  淞沪战场的开辟,迫使日军不得不向其本来并不愿意使用陆军的战略方向上增派陆军。随着战况的发展,其陆军兵力不断增加,并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这不仅分散了日军的兵力,使其不能集中使用于地形开阔、利于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华北战场,而且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以局部战争侵占华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战略企图,从而陷于中国全面、持久抗战的泥潭之中,不得不按中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作战。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日本是进攻的一方,但在战略上却处于被动地位。因而,淞沪会战的结果,在战役上,中国军队是失败者;但在战略上,中国军队则是胜利者。

编辑:邹佳琪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