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村子里路还没修,道路崎岖,尘土有十几公分厚。总书记一路走来,鞋上、裤腿上沾满了尘土。”时隔多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的老党员马艾布描述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的情景时,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曾经“渴死麻雀摔死蛇”的布楞沟村没水没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2012年底,村里人跑了一半,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24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时说,“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经过努力,如今的布楞沟村有了水有了路,翻天覆地大变样, 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5元。家家户户都在自来水池边竖了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是有记忆的。

  那些沾满了泥土的鞋子与裤脚,人民倍加珍惜,永远放在心里。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论是在一线城市调研,还是到贫困地区考察,不论是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还是掌舵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奔波在深度贫困的村村寨寨,为脱贫攻坚指明方向;他进农家,坐土炕,听民意,察民情,细细询问大家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上学……桩桩件件聊的都是老百姓的生活,讲的都是老百姓的日常,说的都是老百姓的期盼。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钱包更鼓了,办事更方便了,日子更美了。

  话语温暖民心,事业办进心坎,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他的人民情怀更是全党的表率与标杆。

  今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再次提醒了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穿什么鞋,走什么路,老百姓正看着哩。(中国西藏网 文/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