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6月21日下午三点左右,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涪江河坝水域,8名小学生落水,经全力搜救打捞,22日早上7点,8名落水者全部打捞出水,但是均已无生命体征。调查显示,这8名小学生均为居住在附近的米心镇小学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期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另外7名学生上前施救时一并落水。

  没有人愿意看到不幸发生,而很多人都会关心,这起惨剧是如何发生,又是为何发生?

  记者探访↓↓↓

 

  遇难者就读小学高年级 大多是留守儿童

  重庆市潼南区教委介绍,落水的学生中有6名学生是六年级学生,1名为五年级学生,1名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数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位于米心镇涪江河滩玩耍时,不幸发生了落水意外。

  事发河流并未涨水 看似平静暗藏危险

  河边的居民表示,河流的水深是不一的,平时河流水流也没有那么湍急。当地的居民还表示,事发当天的河流并没有涨水的情况。

  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安全教育问题,潼南区教委也在接受采访时作出回应。当地的中小学原则上每周会上一些安全教育课。主要培育5项技能,第一项就是游泳,其他几项分别是灭火、急救、正当防卫和劳动。即使是在这样全面的安全教育下,河流也无情的吞噬了8条宝贵的生命。

  这也警示我们,对于安全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

  警钟长鸣 为何救不回被水吞噬的少年?

  青少年频频因为戏水而被大水吞噬,溺水已经是我国1-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因。警示教育年年都在做,为何还是管不住孩子们身赴险境呢?

  学校:安全教育已是必修课 该如何上好?

  在校园教育方面,安全课程已是一门必修课。教育部已将安全方面的知识作为必修课。

  在德育课程中,小学1-2年级有“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小学3-6年级有“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防雷电”等内容。各地的学校,有的开展主题班会,有的将消防员、民警请到课堂,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这些课程也都会提到如果同伴落水,未成年人不能去施救,而要求救成年人等内容。

  就在这次8名儿童溺亡的发生地,重庆市潼南区,去年暑假还进行了“基本生存能力集中训练月”活动,以“游泳、灭火、防卫、急救、家务”5项为重点对辖区内中小学生集中训练。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对此不能说不重视,那么为什么惨剧还在发生?值得反思。

  家长:作为校外监护人 如何看住孩子?

  孩子出了校园,安全责任就在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家长不会希望危险降临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教育孩子不要去江河湖海中游泳,但他们忽视的一些细节,会成为隐患。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上海水域救援队队长向往表示,小朋友的家长和小朋友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把游泳技能学会,陌生水域千万不要靠近。如果有同伴落水,同行的伙伴没有经过专业的救援训练,千万不要尝试下水救援。如果是小朋友,可以去寻求帮助,向大人呼救。如果说是大人,可以利用岸上的竹竿或者是绳索去尝试救援。

  此外,我们还要提醒家长,要履行好监护责任,做到“四知道” ,就是知道孩子去哪里、知道孩子和谁去、知道孩子做什么、知道孩子何时回。同时要引导孩子,有小伙伴落水不下水营救而去求救大人是正确的,千万不可以因害怕不将险情告诉大人。尤其最近多地汛情严峻,河流水位上涨、水流湍急。这些随时变化的情况有没有及时提醒孩子呢?

  社会:江河堤岸等区域 如何做好警示防护?

  保护孩子的安全,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近些年,许多地方都在加强防溺水安全工作,比如在河道、湖泊、鱼塘等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增强人员巡查。

  最近,有的地方还启用了人脸识别警告系统防溺水,只要学生到水边玩耍,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新技术、新措施不断增加, 一定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最近的一些溺亡案例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漏洞。因此要想让机制产生效果,关键还是要看落实,能否把隐患点都找出来并堵住,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