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5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王贵强详细解读了关于所谓“复阳”的原因和应对。

  “复阳”就是达到出院标准了,出院后又出现核酸检测阳性了。王主任认为,目前“复阳”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病人身上的病毒没有真正消失

  这种“复阳”的病人可能用“再检出”更合适,上呼吸道咽拭子、鼻咽拭子查不到,但是下呼吸道在肺里还有病毒。包括做尸检,可以看到死亡的病人也有很多的病毒颗粒,提示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病毒存在时间比较长,这和SARS、MERS不一样。

  第二种,检测敏感性还不够强

  检测敏感性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比如低病毒水平、低病毒载量的时候,上呼吸道标本就可能查不到了。现在科技部也在支持提高敏感性检测方法的研发。

  第三种,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个别病人由于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比如重症、危重症的老年病人比较多,有基础病,免疫功能是低下的,所以导致持续阳性或者“复阳”。

  目前来看,“复阳”的病例整体发生情况在我国初步的数据是5-15%,有的地方很低,才百分之零点几,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总体“复阳”人群不是特别高,但是要隔离观察。

  对“复阳”病例临床的变化,大部分病人是没有症状的,只有极个别的会出现症状,极少数会出现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进展。总体来讲,对复阳的病人不能大意,要进行很好的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