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追思】

  4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首批杰出校友方克立逝世,享年82岁。

  方克立,1938年6月出生,湖南湘潭人。1973年至1994年任教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同时继续在南开指导博士研究生,直到2011年最后一名博士生毕业。在南开大学工作时,他致力于哲学系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先后培养了29名博士、15名硕士。

  方克立对近四十年的中国哲学学科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他开创了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作为国家“七五”“八五”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负责人,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他提出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保守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思想格局,已得到学界的公认。他继承并发展了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文化观,提出了“马魂、中体、西用”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给予思考。他著有《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等,还主编多部丛书、辞典和国家级教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苑)

 

   光明日报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田雅婷从中华骨髓库获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全国大部分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移植案例暂缓,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武汉。疫情期间,武汉所有造血干细胞移植计划被迫叫停,亟须移植造血干细胞的重症血液病患者们在病情和疫情的双重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4月22日中午12时,在吉林长春一家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启,中华骨髓库第9548、955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雪峰、宇宁,为武汉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一位武汉移植医院的协调员激动地说“感谢骨髓库!致敬捐献者!武汉已重启!”

  据了解,这次迎来重生希望的两位武汉受捐患者,其中有一名是两岁的孩子。在这惊心动魄的70多天里,两名患者熬过了无数艰难险阻,顽强地等待着最后一点希望。此次捐献,终于让他们守得云开见月明。雪峰在得知受捐者是一名小男孩时,亲笔给这位患儿和家属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孩子、素昧平生的家长朋友,孩子这次能够得到重生的希望,请不要过多感谢我,首先要感谢你们全家自身的不离不弃,守望坚持;其次要感谢武汉的医院和医生们,是他们在疫情如此严重的危急时刻为孩子争取到了获得移植的机会;第三是要感谢中华骨髓库上上下下为这次捐献全力以赴的付出。

  另一名捐献者宇宁曾经是一名警察。他说:“我的身体很好,我有信心救他,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使我感到无上光荣,我愿意做这件事,也希望有更多年轻的朋友能够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件有意义的善举中来,挽救更多的病患。”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4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