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万亩海水稻春播育秧启动,海水稻迎来关键一年

2019-05-06 09:08: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北方的春耕时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选育培植的耐盐碱水稻在青岛开始春播育秧。耐盐碱水稻,被形象地称为“海水稻”,其实这类水稻并非生长在海里,而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2017年9月,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编号为YC0045的耐盐碱水稻亩产达到620.95公斤,取得重要突破。从品种选育到区域试点,再到大面积试点、政府审定,最终确定可以推广的良种,至少需要3年时间。实验阶段性状表现良好的海水稻品种,究竟能不能经得起检验,今年将迎来关键之年。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全国五大类型的盐碱地开展耐盐碱水稻试种,今年种植面积将超万亩。此外,在广东湛江、湖北武汉、海南等地都有从事耐盐碱水稻研究的项目在不断推进。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从小范围试种到大面积推广,

  “海水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万亩海水稻春播育秧启动

  含盐量6‰的灌溉水条件 ,

  海水稻产量可达620公斤

  山东青岛,桃源河畔。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门前的试验田分割成了上百块,每块地一亩。

  工作人员:“这是秧盘,等秧苗出来以后,拿这个托盘一盘一盘的,再种到地里去。”

  工作人员:“这样一揭,盘是盘,秧苗是秧苗,搁到插秧机上……”

  翻耕过的盐碱地上排列着一个个铺满基质的托盘,不同的托盘里撒着不同品种的种子。由远及近,十几垄地上已经蒙上了塑料布,春播育秧正在进行,预计5月底开始插秧。

  2016年10月1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挂牌,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他带领研发团队在位于新疆、黑龙江、山东、浙江和陕西的6个试验基地种植耐盐碱水稻,为我国大面积盐碱地筛选优势耐盐碱水稻品种。

  袁隆平刚从三亚育种基地回到长沙,一见到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开口就问稻子种上没。

  袁隆平:“还没插秧吧?”

  张国栋:“还没,刚播种。”

  袁隆平:才播种啊?

  张国栋:“因为现在青岛气温有点低。YC0045都播上了,种1000亩。”

  袁隆平:“播种了?好。9月份的时候再去看,到快成熟的时候再去看。”

  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一把系着红绳子的稻穗和一包大米。这把稻穗正是2017年9月测产达到620.95公斤的耐盐碱水稻。

  袁隆平:刚才你们看的那个穗子,就是这个,它不是常规稻。6‰的海水浓度上面种产到620公斤。

  1974年的春天,袁隆平亲自培育的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稻“南优2号”,在安江农校试种,亩产628公斤水稻,一石激起千层浪。

  记者:“看到自己研究出来的杂交稻628公斤高兴,还是现在海水稻620公斤您高兴?”

  袁隆平:“(笑声)是一样的,同样的有意义。不同的难度,不光是产量,它要耐盐碱,这个难度很大。

  “杂交水稻之父”走出一条新路来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创下过水稻亩产上千公斤的纪录。2012年开始选育耐盐碱稻,他想再走出一条新路来。

  袁隆平:”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有限。原来提高产量只有一条途径,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在,有一条新的路径就是把盐碱地利用起来,就可以扩大耕地面积。“

  点击视频,看袁隆平解读“为什么选育海水稻?”

 

 

  实际上,我国海水稻的培育要追溯到1986年。当年,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在广东省湛江市的海边芦苇丛里发现了一株野生耐盐碱水稻,由此开始30年如一日地对海水稻的研究。

  

(供图 张永幸)

  目前,在广东湛江、山东青岛、湖北武汉、海南等地都有从事耐盐碱水稻研究的项目。

编辑: 郅怡婧

万亩海水稻春播育秧启动,海水稻迎来关键一年

北方的春耕时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选育培植的耐盐碱水稻在青岛开始春播育秧。耐盐碱水稻,被形象地称为“海水稻”,其实这类水稻并非生长在海里,而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