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见证昆明绿色发展 百家媒体聚焦“春城之变”

2018-12-20 21:00:00来源:央广网

  

  滇池美景(图片来源:掌上春城)

  央广网昆明12月20日消息(记者李佩娜)12月14日-15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春城之变”全媒体采访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近百位媒体记者走进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官渡区、斗南花卉产业园区,近距离了解昆明给世界亮出的三张新名片,如今,昆明“三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一个和谐的大美昆明正走向世界。“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昆明?”站在昆明四十年改革发展的节点上,昆明提出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春城小精灵-海鸥(图片来源:掌上春城)

  春城花都香飘世界

  比起其他的别称,“花都”似乎让昆明多了点南方城市的妩媚与俏丽。“花都”,对许多第一次来到昆明的人而言,最直观感受到的、也最惊喜的,莫过于城中街道上的姹紫嫣红。2017年1月24日,在昆明考察的李克强总理,百忙之中夜访斗南花卉市场,提出“现在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的殷切期望,这个目标也成了花农花商们的梦想。

  梦想从不辜负努力的人们,同年7月,斗南花卉小镇就入围全国一流特色小镇。眼下,斗南正在进一步推进电子拍卖,实施“花卉”计划,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把农产品变成生活艺术品,推动斗南花卉市场升级,带动昆明花卉产业发展。

  不论是昆明街头四季常开的各式鲜花,还是斗南花卉产业园中繁茂的花卉交易盛景,都让采访团的成员们眼前一亮。在呈贡区发展的蓝图中,将以斗南为核心,打造四大特色花卉产业园、十大鲜花景观精品示范县以及市区的十条花街、十条鲜花大道和十个花卉主题公园,建成集贸易、展示、研发、花卉博览、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世界春城花都。斗南将作为昆明带动全市、辐射全国、面向全球建设世界春城花都的核心展示窗口。

  保护好城市“遗传DNA”

  昆明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些在城市高楼中的“遗传DNA”是见证城市变迁的“历史年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传承只是存在,适应市场的需求,从政府主导传承向市场发展驱动,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

  艺术家园区(图片来源:掌上春城)

  在本次采访活动中,采访团走进毗邻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艺术家园区,体验了由昆明艺术家们摸索出的一条“文化惠民”新路子。社区3500多户居民中,有陶艺、美术、戏曲等多个文化领域的1275位艺术大师入驻。“文艺为人民服务”,艺术家园区负责人表示,社区里大家云集,在昆明乃至云南都是绝无仅有的文艺高地。让文艺真正为人民服务,让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居民,从政府主导走向居民自发参与,这是艺术家园区为昆明市探索出的一条新的“文化惠民”之路。

  社区内的“古木坊”以古典文化传承保护为旅游主题,将古典文化、滇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深度糅合,萃取呈现新的质感。通过景观优雅别致的花园式院落加之古色古香的木艺装饰,打造别具格调的滇文化博览馆、民俗文化传习馆、古典木艺家具展览馆等特色展厅。通过软文化体验项目寄托现代人的文艺情怀。“古木坊”提供体验古法工艺酿造酒品、欣赏民族古典音乐、听戏、坐禅、品茶等特色服务。基地将满足市民的基本文化消费与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享受有机结合,立足地方特色和市情特点,组织了系列文化消费活动,搭建消费平台和载体,为城乡居民开展文化消费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昆明历史的发祥地官渡古镇里,采访团看到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墙上挂的一张汇总名录,乌铜走银、官渡饵块、云子......几乎所有耳熟能详的昆明非遗文化都在这里汇集。在官渡古镇内,采访团参观走访了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云子棋馆、乌铜走银传习馆、官渡饵块传习馆,体验了本土风味的滇味小吃,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不止如此,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赋予时代元素,走市场化道路,非遗不仅在这里传承,更在千年古镇中得以创新发展,从消失边缘重新出发走向世界。

  据介绍,除了政府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护航,传承人们也积极探索非遗文化项目产业化的发展方式。乌铜走银、内画等非遗项目,已经形成公司化的运作模式,2016年乌铜走银所带来毛利润达700多万,内画带来毛利润达600多万。

  “大健康”之城渐行渐近

  2016年,昆明提出要打响“中国健康之城”这一城市品牌,2016年底,昆明发布了《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年)》,去年3月,就迎来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召开会议,赞同在云南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同意设立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围绕中国健康之城这一目标,昆明产业布局“落子”有声,下出了一步步“妙棋”——一批龙头企业在昆明落子布局,一个个项目陆续落地,昆明大健康产业圈出现倍增态势。当采访团走进捞渔河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树干笔直的中山杉,围绕在水上栈道的两边,水中倒影婆娑,正直冬日,显现出一片映日红,俨然一副水上森林的模样。

  健康步道(图片来源:掌上春城)

  捞渔河湿地公园沿滇池一级保护区边界建设的慢行系统,使滇池保护区的范围更加清晰;两个科普宣传小广场、科普展板,让游人了解湿地知识;自行车道、湖滨步道、栈道等步行系统,为游人提供四通八达的游览线路;公园内的生态停车场及旅游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通过运营公司规范的管理,遵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配套服务,探索经营模式,提升服务品质,减轻财政投入,实现首个环滇池湿地“以园养园”,为湿地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也将健康的生活模式,健康的生态环境融入昆明人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在昆明新修葺的草海大堤上,人鸥和谐相处、市民享受健身趣味的景象也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周末去看龙舟赛”、“我报名了跑马拉松”,草海大堤的全新改造,也吸引了各式各样的世界高水平赛事,2016年的世界龙舟锦标赛第一次走进高原,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连续在草海大堤举办,还有环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邀请赛.....这些赛事纷纷落户昆明,将健康、环保的精神在美丽的滇池之畔得到充分的体现。海鸥与好天气,带给大家的是好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按照建设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目标,昆明正围绕个人身心健康、人与人关系健康、人与环境关系健康三大内涵,部署“医、药、养、健、游、食”六大产业,建设“国际健康中心、精准医学中心、产品制造中心、新药研发中心、幸福养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六大中心,力争3-5年实现这个目标。

  民意所在,民心所向,全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建设“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之时,昆明人也在编织着自己的城市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昆明未来,大有期待。

编辑: 孙永政

见证昆明绿色发展 百家媒体聚焦“春城之变”

12月14日-15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春城之变”全媒体采访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近百位媒体记者走进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官渡区、斗南花卉产业园区,近距离了解昆明给世界亮出的三张新名片,如今,昆明“三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一个和谐的大美昆明正走向世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