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秋收一线

2018-09-25 12:06:00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近日村民将甘蓝装车运往外地销售。

  吉林白城镇赉县——

  好生态产好大米

  本报记者 祝大伟

  “大机械快能进田了,丰收那是必须的。”任志国这几天下田更勤了,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边走边看,时不时找几穗稻子,摘下几粒,放嘴里咂摸一番。

  “这是国家认证的有机稻田,里面还有蟹给松土、除草、上肥。”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官村,任志国的合作社经营着500多公顷稻田,一公顷田能产1000多斤蟹,但他可没打算卖蟹。他还把一公顷田有机稻产量控制在1.2万斤以内。“咱种的品种主要是‘稻花香’,不能一味追求产量,得保证质量,才能卖出好价。”任志国嘿嘿一笑。

  眼下,稻子还未收,任志国经营的合作社已有50万斤大米以每斤20元的价格订购出去。近年来,合作社成员平均每户每年收入17万元。

  “风调雨顺!”任志国深有感触地说,好大米,得益于好生态。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动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河湖连通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让白城等地退化湿地得到恢复;河湖联通工程使疏浚引蓄水渠系得到修复,跑冒滴漏少了,也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合理排泄,变水患为水利。

  “生态涵养惠及生态农业。”镇赉县水利局副局长冯明说,监测数据显示,如今镇赉县地下水位上升了1.1米,年降水由390毫米提高到420毫米。紧邻嫩江的镇赉县水稻种植面积达45万亩,成为吉林省水稻大县。

  黑龙江哈尔滨宾县——

  黑土地建采摘园

  本报记者 刘梦丹

  早上7点半,哈尔滨宾县永和乡永和村村民马丽娜就骑上电动车,来到永和蔬菜基地的大棚,熟练地操作起水肥一体机。眼下正是土豆丰收的好时节,一串串圆滚滚的土豆包裹着湿润的黑土被小心挖出。不远处的太阳能恒温大棚里,远道而来的进口草莓苗已被细心栽下。两三个月后,大棚里香甜可口的草莓果实,将迎接前来采摘的八方游客。

  马丽娜是基地第一批员工,一干就是6年,“那时候基地也就3000来亩。”如今,基地已扩展到1万亩,拥有标准钢架塑料大棚1700栋、育苗温室49栋,年产绿色果蔬2万余吨,销售收入8200万元,是黑龙江省“北菜南销”重要基地。

  “咱这儿黑土地肥,南方的番茄品种到这边个头儿变大了,口味更好了,南方客人都抢着订购。”马丽娜介绍,现在基地的南销蔬菜已占蔬菜总产量的80%。

  马丽娜从普通采摘做起,这几年定期外出学习科学育苗、操作智能化机器,现在已能独当一面,管理数个蔬菜大棚,“前年我老公也来基地工作了,我俩一年能收入8万元。”

  截至目前,永和蔬菜基地已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带动贫困家庭221户,促进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庆堂告诉记者,下一步永和蔬菜基地将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园、体验采摘园。

  四川广元朝天区——

  高山菜成高端菜(见上图)

  本报记者 张 文摄影报道

  “这次一定要帮帮忙!”一片片绿油油的甘蓝地镶嵌在群山间,58岁的姜全顺站在自家地里,焦急地打着电话。

  是急着联系销路吗?“急着雇工摘菜啊!明天上午拉货的车就到李家乡了。”姜全顺自豪地说,“我们曾家山的菜,还没愁过销路!”

  曾家山位于四川广元市朝天区。姜全顺栽种的10多亩甘蓝今年大丰收,亩产近万斤。“最高每斤能卖一块,再差也能卖到7毛钱。”他高兴地算着账,“今年甘蓝收入8万来块没问题。”只种植甘蓝,不怕滞销?“掰一片尝尝,可以生吃的。”姜全顺采一颗甘蓝递过来,“全程不打农药,外地货商要提前一周才能订上。”

  朝天区制定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规程,派农技员到各村指导菜农按规范种菜,同时和省农科院建立高山蔬菜曾家山试验站,建成蔬菜新品种示范园4个。

  “眼下穿衣讲究品牌,吃菜不也得讲究品牌吗?”姜全顺告诉记者,“曾家山蔬菜”已成为四川省著名商标,蔬菜收获后,30个小时内便可经珠海运至澳门,还销往广东、福建等地。

  如今曾家山年产蔬菜80万吨。“到2020年,农民人均蔬菜年收入能超过1.6万元。”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表示,将发挥科技种菜优势,让曾家山的高山菜真正成为“高端菜”“富民菜”。

编辑: 任姝芳

秋收一线

“大机械快能进田了,丰收那是必须的。”任志国这几天下田更勤了,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边走边看,时不时找几穗稻子,摘下几粒,放嘴里咂摸一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