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喜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立体交通 让漳州开发区拥抱四方

2017-10-17 10: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漳州10月17日消息(记者吕叶松 通讯员庄晓玲 吴清海 周小倩)十八大以来,漳州开发区把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与周边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了交通先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这是漳州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励精图治的五年,行稳致远的五年,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漳州开发区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的五年。

  打通“大动脉”,立体交通架起区域发展新格局

  交通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关键点。自2009年8月5日厦漳跨海大桥首根桩基灌注起,厦漳跨海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巨大的工程量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完成桩基1441根、墩身322座、主塔4座、斜拉索296根,用材11.5万吨钢筋、68.7万立方米混凝土,斥资51亿元,于2013年5月28日建成通车,比预定工期提前了9个月,在我国的造桥技术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桥飞架南北,从此天堑变通途。“ 厦漳跨海大桥全程约10公里,在当时,跨度属福建第一、全国第六、世界第九!能亲历它的建设,我非常荣幸!”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厦漳跨海大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钟波全程参与了厦漳跨海大桥建设。

  厦漳跨海大桥南连招银疏港高速、沈海高速,北接海沧马青路、厦蓉高速。这让原先偏安一隅的漳州开发区,与国家高速路网的发展同步,与八闽大地互联互通,同时极大缩短了厦门湾南北两岸的行车距离,实现了厦门湾南北两岸人民多年的通途之梦,更是铺平了厦漳同城化之路。

  如今,厦漳跨海大桥已然成为厦漳同城化的交通要道,日均车流量超1.2万辆,加速了厦门、漳州、漳州开发区三地产城融合的进程。一些在厦门创业的企业和人群更是看好这里的未来发展,准备在此安家落户。

  依山傍海的区位因素奠定了漳州开发区南联北拓的公路格局。漳州开发区北面的招银疏港公路笔直向龙海方向延伸,作为漳州开发区与龙海市两地群众出行的主通道,招银疏港公路始建于1997年,由于超期服役,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破损。为提升群众出行环境,今年3月,漳州开发区与龙海市采用合作共建的模式,投资超4.8亿元,全面启动疏港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城市交通运力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构建南联北拓的公路路网。

  今年7月,漳州开发区公路路网建设再传好消息。漳州沿海大通道(开发区段)全面完工,漳州沿海大通道主线路起于招银疏港高速公路港尾段,沿途经漳州开发区、龙海、漳浦、古雷、云霄、东山、诏安等7个县(市、区),全线通车后将联接6大港区,与广东省相连。

  畅通“外循环”,民生公交构筑“两城一家”新常态

  随着厦漳同城化的加速推进,作为公共服务配套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推进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改善百姓的出行,从而有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了其中重要的一环。“公共交通发展的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是最直接的。要对标人居环境,首先要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运管处处长吴仕成介绍,“群众向我们提出了建设快速海上交通的诉求,漳州开发区与海共生,充分利用海上资源,建设海上公交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厦漳两地政府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13年5月,厦门湾“海上巴士”顺利开通,常态化15分钟一班,15分钟进岛从此不是梦。“每天坐船回家都能欣赏海上日落,眺望鼓浪屿,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十分惬意。”家住漳州开发区,在厦门工作的陈女士讲述。同日,直达厦门海沧的厦漳城际公交K1线同步开通,承载着两地群众渴盼厦漳同城化的美好愿景,正式开启了水、陆公交同步发展的新纪元。

  “交通运输就是要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大局。”交通运输局局长郑祺表示,漳州开发区交通运输系统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客运枢纽、开通跨区公交等方面狠下功夫。

  一直以来,农村客运班线车是群众出行工具里的主力军。“农村客运班线车开通容易,想要持续服务,需要效益支撑”郑祺介绍,随着交通一体化的扎实推进,公交化发展是大势所趋,2015年年底,漳州开发区对港尾镇3部农村客运车辆停止营运进行补偿,并将车辆转籍为非营运车辆供经营者继续使用,同时,协调龙海市交通主管部门以有实力的客运企业为基础,对区域内的农村班线车进行收购改制,为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开端。

  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勇指出,开通跨区公交能有效改进开发区的对外交通状况,是便民利民的一大举措,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为百姓谋福祉,增便利。

  2016年以来,漳州开发区与龙海市深入合作,开通了直达漳州动车站、龙海公交总站、港尾镇、四区码头等多条跨区公交,解决了20多年来漳州开发区往返厦门市、漳州市和龙海市舟车劳顿的困扰,切实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漳州开发区投用12辆纯电公交车,建设K6、602、1路等3条纯电公交线路,开启了公交车的“纯电动时代”。

  “以前去动车站像‘长征’一样,要提前3小时出发;先坐班线车到龙海汽车站,再转26路公交车,经停50多个站点。”郝先生感叹,“现在坐K6,只要一个小时,快速直达,太方便了!”

  此外,漳州开发区新建汽车客运站,建成开发区首个交通综合枢纽,解决原有车、船同售票、同候车(船)的问题。建设并投用公交首末站,实现车辆维修保养处、新能源车辆充电桩、公交停车场、综合办公楼以及员工宿舍食堂的一体化管理。

  与此同时,漳州开发区于2016年7月首次投放电召出租车运力,开启了出租车市场的新纪元,让乘客享受到预定方便、准点舒适的交通体验,实现点对点接送。新建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并在黄金海岸、招商大厦、百合苑、汤洋园区等多个地区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停车点,投入公共自行车400多辆,并引进ofo、小鸣单车等共享单车,实现24小时公共交通全覆盖。

  改善“微循环”,道路路网让“诗和远方”和谐共处

  过去五年,漳州开发区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持续高歌猛进,双鱼岛大桥、虎甲山路、店观路、寨山七路(北段)建成通车,交通固投持续高位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高品质道路路网正在加速形成。

  漳州开发区用三千五百万方的土石,在厦门湾筑起了国内第一座离岸式生态型人工岛——双鱼岛。2016年5月,全长1010米,总投资超2.9亿元的双鱼岛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为双鱼岛·海梦湾的开放、双鱼岛的“热岛行动”以及双鱼岛进一步开发夯实了通行基础。

  作为漳州开发区“四横三纵”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底,全长7.3公里,总投资额1.6亿元的虎甲山路、店观路、寨山七路(北段)三条道路同时建成通车,彻底打通了山地交通瓶颈,为山地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虎甲山路、店观路通车后,汤洋片区到二区的路程从8公里缩短到2.5公里,到三区从12公里缩短到4公里。

  “路好了,杨梅就能卖上好价格了!”店地果农高兴地说。杨梅是店地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5000亩的杨梅林就分布在店观路两侧。山地路网的建成让果农彻底告别了运输难时代。店观路也因此被群众亲切的称为“一条带动杨梅产业的致富路”。借通车契机,社区群众还积极发展山地休闲农业,分享发展红利。

  “我从一拿到驾照后就期待能驱车上山,一览开发区的山海风光,但苦于山路坎坷,去年年底,3条路同时建成,驱车上山十分便捷,‘山海情怀’、‘诗和远方’的梦终于实现了。”嘉庚学院15届毕业生苏先生说。

  路通了,更要美。招商大道是漳州开发区的交通主干道,过去几年,漳州开发区分批对招商大道进行“白改黑”改造,并对道路两边开展绿化提升及彩化、美化,通过增花、增密度、增层次,实现季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服务能力的提升,一个方便快捷、选择多样的交通出行系统,已汇就成为一幅山海通达的立体综合交通画卷,正在漳州开发区徐徐展开。

编辑: 曹宇
关键词: 漳州开发区;立体交通;基础设施

【喜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立体交通 让漳州开发区拥抱四方

十八大以来,漳州开发区把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与周边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了交通先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