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用地引企 开天辟地 走近福建新农村样板村——福鼎柏洋村

2017-08-05 13: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宁德8月5日消息(记者梁晓蕾 实习生高雅馨)福鼎柏洋村偏安于太姥山脚下,因为偏远,曾经贫穷。然而,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2010年却迎来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 “美丽乡村示范点”调研,并亲自和村干部一起讨论乡村的建设问题。什么样的可人成绩,让习近平同志如此青睐?带着疑问,记者最近走访柏洋村,和村主任助理王兆平先生一起追根溯源,找寻这个村庄的独特魅力。

  “我们村是从2000年开始规划的。当时在福建省推行的‘造福工程’背景下,借‘福宁高速公路建设’的契机建设新村。将20多个自然村搬到山下,安置到现在这个地方来,集中统一建设。”王兆平站在柏洋村村口“中国魅力乡村创建示范点”的招牌旁回忆道。“我们的农民收入以福鼎白茶为主,每年收益每户可达六到八万元。”柏洋村首先是采用传统经济方式,经营种植业、水产养殖业,保证了百姓的温饱问题,“我们这样做恰恰是用行动去响应福鼎市政委提出的‘小小一片树叶,造福一方百姓’口号。”

  “脱贫”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致富”才是最高标准。“除了春茶、秋茶这两个时段,村民们可以在村里引进的央企宁德核电站工作,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就业,并且吸引很多外来人口,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王兆平对记者说,为了让百姓们能在非农期也产生经济效益,柏洋村采用了“用地引企”的做法。

柏洋村

  “地”在传统农业经济中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百姓的生产工具。“用地引起”现如今说来是经验,当初做起来是满头包。2000年9月,在村党委书记王周齐的“要求”下,二十多个村庄的居民搬离他们世世代代生长的土地。而村民们350亩山地转包给一家公司去经营生态农业,成为了当地村民口中轰动一时的“大事情”。

  扛着压力往前行。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促进城乡平衡发展,柏洋村把村民集中居住后留下的地认真的计划,发展工业项目经济,规划村级工业小区300亩,引进4家企业,不仅仅增加地方收入,也解决了村里的劳动力就地消化问题。数据显示,2012年柏洋村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4.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3亿元,村财总收入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50元。2003年以来,柏洋村先后被授予福鼎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村财比收入”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宁德市“文明村”、“美德在农家”示范点,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柏洋村入口

  走在柏洋笔直的村道上,闻着户户家家制茶、包装的香气,听着孩子们在不远的公园里嬉闹的声音……想象着曾经满是泥泞的山路,对比着现如今整齐划一的矮房。十几年来,柏洋村从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国内农村现代化的样板村,用成绩证明了“用地引起”,可以“开天辟地”。

编辑: 曹宇
关键词: 新农村;样板村;柏洋村;建设

用地引企 开天辟地 走近福建新农村样板村——福鼎柏洋村

福鼎柏洋村偏安于太姥山脚下,因为偏远,曾经贫穷。然而,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2010年却迎来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 “美丽乡村示范点”调研,并亲自和村干部一起讨论乡村的建设问题。什么样的可人成绩,让习近平同志如此青睐?带着疑问,记者最近走访柏洋村,和村主任助理王兆平先生一起追根溯源,找寻这个村庄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