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长沙洪水退后:铲车铲走被泡家具 生活重新开始

2017-07-11 15:19:00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长沙7月11日电 (记者 刘利影) 7月7日下午16时,官方通报湖南湘江长沙站水位下降为35.39米,降到警戒水位36米之下,长沙洪水危机解除。在这之前,整个湖南经历了历史罕见的降水洪灾考验。

  6月22日以来,湖南遭受了近年来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7月1号到3号,长沙度过了令人揪心的危情3日。因降雨及上游来水不断增多,湘江长沙站水位不断上涨,3号凌晨达到39.51米,超过1998年历史最高纪录的39.18米,这意味着如果不进行筑防建子堤,湘江东岸地势较低的地区,将涌入上涨的湘江水。

  与此同时,和橘子洲相隔20多公里的黄兴镇高塘村,溃堤后的洪水已经漫进村庄,村子被水围困。

  在这场与时间、降雨和洪水搏斗的战争中,人们团结互助自救,有韧劲“霸得蛮”。

  抢筑子堤保卫长沙

  4日,降雨退下,天朗气清,白云在岳麓山上游荡,橘子洲大桥上游人往来驻足观景,站在栏杆旁俯瞰湘江以及桥下的橘子洲景区,此时的长沙看上去与往常无异。

  事实上,上涨的水位虽有所下降,但仍在警戒线之上。由大桥通往景区的各条道路仍然封闭,拉着警戒线,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把守。

  站在大桥北侧,顺着北去的湘江向前望,江的右侧是开福区,是此次防汛的重点地段。

  4日傍晚,在洪峰3日凌晨过境后,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驻守在湘江中路与中山路交叉口抗洪点的人松了一口气。

  位于长沙市湘江中路与中山路交叉口的防洪点 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与筑防点隔一条马路的是长沙最繁荣的商圈,数座高楼商厦临江而立,与橘子洲景区和橘子洲大桥相伴,成为长沙最耀眼的地方。但因为地势低洼,江水上涨时,这里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修筑子堤是从30号晚上开始的。

  开福区城管特勤中队特勤队员小周是参与抢险修堤的一员,中国青年网记者在4日傍晚见到他时,他正在路边和队友休息,被水泡过发白的双脚踩在鞋上散水汽。

  他和队友已经熬了几个通宵,最初是搬沙袋筑堤,后续是清淤巡防,所有人都没有回家。“30号晚上6点钟到第二天早上搬沙袋就没停过,一直下雨,冒雨抢工,打好第一道防线,不然水早都过来了。”

  他和队友以及武警、消防等其他单位的人员加上志愿者,在大雨中从30号晚上不间断忙到第二天白天,终于用双手筑好了保卫长沙的第一道防线。

  小周告诉记者,对于装了多少沙袋已经没了概念,只记得沙袋很沉没停过,“修了几万袋吧”。

  与开福区抢筑子堤的同时,在它上游不远处的天心区,近千名抗洪队员也做着同样的工作。30号晚上,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眠夜。

  湘江中路与中山路交叉路口紧邻江边,街边警戒线的后面就是筑防点。

  这里平时应该是一个观景小广场,暴雨过后水位已经涨到离水泥地面半米左右的距离,靠近马路边的堤坝外面堆放着排列紧实的沙包,以抵御江水上涨带来的冲击压力和决堤风险。

  开福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36米是江水的警戒水位,低于38米可以解除防汛Ⅰ级响应,4号傍晚,防洪点水位仍在39米左右,有很大风险。

  夜色降临,湘江水上下起伏向前流动,一切显得很静谧,市民围在安全地带的栏杆旁看着江水,望着下沉的夕阳。

  夜色降临前武警官兵坐在沙袋上休息,身后是没脚的积水。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不远处,有七八名武警官兵排成一排坐在沙袋上休息,同样望着眼前的湘江水,橘色救生衣在逐渐暗淡的天色下尤其显眼。身后的地上还积着没脚面的水,一直延伸到马路旁,可以看出几天来这里人与水的较量。

  不时有路过的市民朝官兵们休息的地方张望拍照,一个50多岁的男市民走过来问记者,“没事了吧?”没待回答,他自己回了自己:“没事了。”

  生活要重新开始

  5号中午,天气晴朗炎热,杨大姐坐在黄兴中学安置点树荫下的台阶上打盹,身后的小树上栓着一条村民牵过来的小黑狗,正围着树干转圈。

  杨大姐住在黄兴镇高塘村,1号下午4点家里开始进水,自己和家人被冲锋舟接了出来,随后住进了黄兴中学受灾群众安置点。

  黄兴中学是黄兴镇5个受灾居民临时安置点之一,距离她家有步行十多分钟的路程。

  杨大姐老家在湖南怀化,儿子在外地做生意,自己和老伴来到黄兴镇高塘村租地种菜生活。村子离市区近,卖菜方便,在高塘村租地种菜的基本都是怀化人。

  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已经被淹4天4夜了,早上回家时屋里还有1尺5的水,“村子被水围起来了,非常严重很吓人,自己在怀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5号上午,黄兴镇高塘村村口仍有多处房屋泡在水中。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杨大姐堂妹也住在高塘村,她家的位置比较危险,5号早上屋顶还没露出水面。

  从黄兴中学往杨大姐家走,原本的水泥路面在退水后已经斑驳开裂,满是干裂的泥巴。高塘村村口的几户人家仍然泡在洪水形成的大水塘里,塑料蔬菜大棚有三分之一露在水面。靠水的堤坝上,一些家具用蓝色的防水布披着,走过家具堆,从蓝布底下突然窜出两只小狗朝着路人吠。

  从村口坐着村民的小三轮车,七上八下地颠簸2、3分钟后,来到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一路上,能看见被洪水泡过的农田和东倒西歪的树木。

  米大哥一家住在一处水塘旁边,屋子是修得比较简易的板房。泡过水的墙体污渍最低的位置到人肩膀,卧室的后墙被冲毁,家具散落一地,满地狼藉。

  一辆面包车停在家门口,装了几床被子和一个行李箱,这是洪水来之前匆忙抢出来的东西,剩下的家具全部被水泡了,浸满污渍的床垫被家人拖出来放在水塘旁边。

  “1号下午2点多,我母亲在洗鞋子,村里人来催了三次,还洗什么鞋子,那边堤坝倒了。”米大哥妻子转述当时的情形,“拿了几床被子就跑出去了。”

  高塘村米家被洪水淹过的菜地,蔬菜苗全被淤泥糊住。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穿过屋子是米家的菜地,被水泡过的地面泥泞粘脚,一人多高的苦瓜架子,大半截沾满了洪水夹带的黄泥。

  在高塘村租一亩地一年需要一千多块钱,加上肥料的投入,一家一年要投入5万左右,米大哥告诉记者,“这一次每家的损失在8到15万左右。”

  对于下一步打算,米大哥和其他菜农准备着手重新种菜。

  等着太阳把菜地晒干之后用机器翻平,天气允许大概需要半个月,天气不好要延长到一个月。

  恢复菜地原貌赚钱养家是村民们接下来生活的动力,容不下矫情和抱怨,“菜要重新种起来,不然回家没事情干。”

  高塘村村民处理被水泡过的废弃家具。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洪水退去,连着两天晴天,村里人都开始清理屋子,家什物件晾了一院子,做生意的人家账本和货单就摊了一沙发。

  被水泡过的沙发家具,有的人选择处理掉,带着抱怨的留恋没有用,铲车一铲装进车上运走。

  “世界上还是有爱心的人多”

  长沙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邹典奇当天在黄兴中学安置点值班,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7点仍没有离开,主要协助政府分发物资服务村民。

  忙完休息的时候,她请记者帮忙拍了张照片发给儿子,告诉儿子今天为什么没有陪他读书。

  饮用水在安置点消耗量很大,一箱水几分钟就被领完。一瓶水500毫升,每箱24瓶,每次需要从楼内搬出来十箱左右,记者跟着她搬了4、5箱,体力就有点跟不上了。

  黄兴中学安置点,晚来的村民领取晚饭。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做志愿者需要有耐心,特别是面对家中受灾的群众时,“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爱心的人多”,她这样评价周围的人和事。

  在湘江中路与中山路路口的筑防点,4号傍晚时分,志愿者们围坐在石桌旁吃晚饭。“轮回”是一批志愿者的组织者,号召大家来到筑防点支援社区工作。“轮回”是网名,相较于真名,大家更熟悉他这个名字。做文玩生意的他,平日参加志愿活动时更多只是参与者,这一次,他做了组织者。他组织的志愿者在1号晚上来到筑防点,装沙袋搬运物资、警戒巡逻,同时,调配募集到的物资,协调车辆和人员送往灾区。

  “轮回”粗略估算,来到现场参与筑防以及在外运送物资的志愿者,已经有300多人了,“2号晚上有80多个人,我们这边有人连续熬了几个通宵”。

  在志愿者吃饭之前,陈伟代表开福区人大代表团为大家送来了100份盒饭,已经连着送了两天,他基本上一整天都会待在防洪点。他说,“自己代表周边的企业和个人,对抗洪点和服务站表示感谢。”

  9号凌晨,志愿者“轮回”发了一条朋友圈,称半夜做梦吓醒了,梦见又回到抗洪群,开始抗洪救灾,吓得自己摸黑赶紧抓起手机看看朋友圈。

  同一天,针对长沙可能出现的强降水,长沙市委相关领导作出指示,要求全力以赴迎战新一轮强降雨,各地务必确保不死一人。

编辑: 孙永政
关键词: 洪水;铲车;被泡家具

长沙洪水退后:铲车铲走被泡家具 生活重新开始

7月7日下午16时,官方通报湖南湘江长沙站水位下降为35.39米,降到警戒水位36米之下,长沙洪水危机解除。在这之前,整个湖南经历了历史罕见的降水洪灾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