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高考加分政策一再收紧 多地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

2017-01-22 13:01:00来源:央广网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其中,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受到公众关注。因少数保送生推选中软指标引发的暗箱操作、腐败等问题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多地早已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且在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上一再收紧。

  取消省级保送资格条件 地方已先行先试

  教育部近日再次对保送等照顾性政策作出调整,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 

  这是教育部继2016年做出减少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调整后,对保送政策又一次大“瘦身”。除省级优秀学生外,对于其他特殊学生保送,今年还进一步明确,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广东、安徽、江苏等地已先行先试。

  “省优”保送中软指标引发的暗箱操作

  保送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对高考统考的补充,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裁量权大,存在暗箱操作,保送生造假、钻空子的案例时有发生,保送生政策执行不甚规范。其中,省级优秀学生推选过程不公开、结果不服众更是广受诟病。

  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从全国部分学校公示的评选标准来看,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单项要求就五花八门。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了空间。除了学习成绩外,对“德”的评价标准,如“遵守纪律,积极参加活动,有突出表现优先考虑”等也十分模糊。

  保送生是怎么出现的

  高考一直被视为贫寒学子的敲门砖,也是社会遴选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公平性一直备受关注,那么保送生是怎么来的呢?

  按照2000年12月1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有以下八项保送条件:

  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根据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对生源的特殊要求,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仅可向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推荐应届高中毕业生。

  符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6部有关保送要求的退役运动员。

  符合公安部、教育部要求的公安英烈子女。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注: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政策,联赛一等奖保送资格从2011级高中生已被取消。)

  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注: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政策,2011级高中生已取消该保送资格。)

  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注:根据教育部的政策,2011级高中生已取消该项保送资格。)

  中国改革的大环境下,新的制度必将不断涌现,我们支持改革,而且要改革。但是,我们需要避免再走中国几十年前改革进程中的错误,需要聆听基层的声音。真正向着更好选拨人才的方向走,这样才能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教育制度增添活力。

  保送政策收紧后如何选择特殊人才

  此次教育部公布取消省级优秀学生的保送政策后,各地高中师生、高校、教育招考部门普遍表示,这是增强高考招生公平性的又一大举措,回应了民众诉求,反映了国家从严管理、营造公平公正氛围和环境的决心。

  不过,一些高校也产生了担忧:省级优秀生保送路子堵了,是不是意味着选拔特殊优秀人才的途径又少了?会否回到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老路上?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统考的比重占整个录取分不足30%,其余成绩可以通过“一年多考”获得,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还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自行选择,怪才、偏才等可以在这个新的招考体制下脱颖而出。同时,高校的自主招生还为通过选拔的这类人才给了20-5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

  新华网、中国网综合报道

编辑: 孙丁玲
关键词: 高水平;艺术团;特殊类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