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李凯城:解码“大功三连”的学习之道

2017-01-15 19:58:00来源:中国军网

  中国军网记者 郑文达

  采访结束时,李凯城老师激动地紧握记者的手,“‘大功三连’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希望去一趟,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

  李凯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红色管理研究和传播的领军人物、原总参某研究所副政委,在采访中多次用“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来评述大功三连事迹。

  “大功三连”究竟有何魔力?让一个“50后”的长者要向“90后”的官兵学习,让一个曾给10余万人上课的管理学专家甘当学生,让一个平日温文尔雅、素有谦谦君子之风的学者如此激动。答案就在这篇采访实录中。

  “大功三连”的事迹对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记者:最近各大中央媒体集中推出的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连育人的全国重大典型“大功三连”,您觉得其意义在哪?

  李凯城:“大功三连”的报道我看了四五遍,看过之后非常兴奋。我是个老兵,退休后给军队和很多地方单位介绍过去解放军的带兵经验及管理教育方法。我讲了七八百场,听众达10多万人次。他们最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解放军今天的管理教育如何?

  “大功三连”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连育人的实践就是最好的回答。

  对军队而言,“大功三连”这个典型的推出对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听党指挥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不是光喊在嘴边,我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听党指挥是有其政治含义的,尤其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如何保持清醒敏锐,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张国焘长征时分裂党分裂红军,有些同志是非常坚定地反对,但有些同志也跟着犯错误,为什么?关键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能否坚定地听党指挥。只有深入地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党的理论,才能清醒,才能坚定,才能像“大功三连”这样,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党的领导有自己成熟的看法,而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被国际风云的变幻和国内各种政治思潮牵着走,这就叫政治上的坚定。

  能打胜仗要有两个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就是军队思想教育方面的优良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每名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军队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弥补了武器装备的不足,使得我们常常在武器装备远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战胜强敌。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了,军队的硬实力得到了大大地增强,明显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要打胜仗,那就要把我们的核心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弥补我们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打胜仗。千万别“硬”的强了,“软”的又弱了。我们这支军队之所以打不垮、拖不烂,主要就是因为我们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未来要打赢现代化战争,履行军队的职责使命,在提升硬实力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加强软实力建设。“大功三连”这个典型,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80后”“90后”为主的基层官兵,我们怎么加强军队的软实力,怎么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怎样发挥我们原有优势这个重大课题。

  优良作风历来是我军的传家宝,是我军战斗力重要组成部分,它一定是培养出来的。习主席提出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也是着眼于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地方青年,到了部队特别是到了“大功三连”这样的单位,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三连这个大熔炉,不管战士是块什么铁,融入进来就能变成钢。“大功三连”的经验对于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大功三连”的探索回答了如何塑造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

  记者:习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功三连”作为军队思想教育方面的典型,您觉得他们的经验对地方高校有何借鉴意义?

  李凯城:现在高校为什么开思想政治工作会,就是因为高校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上遇到了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教育年轻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让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按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的“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方向发展,核心问题就是思想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外语很好、计算机很好、思想也活跃,但就是过于强调个人价值、个性追求,缺乏奉献精神、吃不得苦,动不动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把工作一扔,说走就走,和企业要求的差距比较大。我接触的许多企业老总,经常提到的就是年轻一代究竟怎么来教育,怎么来管理。这是特别大的问题,用人单位最头疼。

  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老百姓都普遍得到了实惠,按说中国人应该最有自信。但是得实惠的缺乏获得感,有改善的缺少幸福感,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很多欠缺。

  一般高校给学生的是知识,而解放军给人的则是信仰。

  给人信仰,这可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尽管性质不一样,军队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是像三连这样的兵,他到哪个单位都能干好。哪个单位都需要这种素质的员工。部队解决了除科学文化素质以外,其他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特别是政治素质的提升问题。“大功三连”的意义就在这里。

  在新形势下,面对比较富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独生子女一代,怎样来教育影响他们,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仰,从根本上提升素质,“大功三连”的经验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军队要继续走在社会的前列。

  “大功三连”的经验证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教育依然有效

  记者:思想教育是让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根本方法,也是部队管理的一大特色。您能结合“大功三连”的成功经验谈谈如何抓好思想教育工作?

  李凯城:思想教育是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根本方法,也是我军的传家宝和核心竞争力。历史上,我们创造了许多好经验,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学解放军。向解放军学什么,就学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有段时间,人们觉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教育没有那么灵了,也不认真做了。越不认真做就越没有效果,越没有效果也就越不信,越不信就越不真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例如,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历来是部队官兵奋斗牺牲的力量源泉,但有少数教育者对此关注不够;思想建设是我军的核心竞争力,各级领导一直在强调,可一些单位的政治教育脱离中心工作,从概念到概念;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本该是部队各方面实实在在的要求,可在个别单位作风还不够严谨;民主管理是我军管理的一大创新,在增强内部团结,形成集体智慧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可仍有个别领导教育他人不够民主。

  部队为什么一直强调精神,强调以思想教育为主,这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各项事业堪称人类管理教育史上的奇迹。巨大的成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宝藏。回顾辉煌历史,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我们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习主席要求全军从古田再出发,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大功三连”坚持军队优良传统,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通过思想教育为整个连队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应该说做了很多探索。这些探索包括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搞好各项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发挥骨干作用、领导模范带头等等。这里面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比如,“学习军营”手机APP、“连队理论辨析会”、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点卡片、“士兵讲坛”和各种创演活动等等。怎样搞好思想教育,部队和地方这些年也一直在探索。应该说,“大功三连”的做法比较全面,走在了前列。

  传统体现了事物的基本规律,创新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新情况。“大功三连”的思想教育经验回答了新形势下怎么继承传统,怎么创新发展的问题,证明了我党我军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有效。  

  大学生士兵康天昊在连队“士兵讲坛”结合自己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进行演讲,赢得战友阵阵掌声。记者穆可双 摄

  “大功三连”真学真信真用的根本在于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本身就很实

  记者:学习理论不能只是纸上来纸上去,“大功三连”带着问题学,理论联系实践,圆满完成改制换装、实兵演习、抗战阅兵等重大任务,结合“大功三连”建连育人经验,您能谈谈应当如何实践育人?

  李凯城:共产党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学习习主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通过学习来领悟马克思主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大功三连”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连育人,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真学真信真用,最根本的也是因为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本身就很实,既站在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又紧贴国家和军队改革建设的实际情况,很接地气、很管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这是思想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

  理论学习最常见的问题是两张皮,学归学做归做。“大功三连”的经验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三连不光理论学得好,还坚持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指导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是咱们军队的好传统。

  理论学习一定要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带着问题学,学用结合,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推动部队建设,达到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目的。光学还不够,学了必须用,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改变官兵的认知。

  三连有个叫陆钧杰的新兵,入伍前沉溺于网络游戏,成天不思进取,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父母很为儿子的前途担忧。后来他参军到三连,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父母大为震惊。这个例子太能说明问题了。如果我要是他的家长,恨不得要给部队首长磕头。真的,部队就是这样育人的,把这个思想育人的传统恢复起来,那才是正能量,才叫大学校。从这个角度上看,“大功三连”的实践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当年毛泽东写完《论持久战》,因为没有条件印刷,就用布包起来,从延安送往各敌后根据地。每到一地,大家拆开包来抄,抄完之后再包上送往下一站。电影《地道战》中冉庄民兵就是学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后指导打胜仗的。粟裕曾说过,他对毛主席写的电报都是反复学习,从中汲取智慧,边学边用,在用的过程中深化认识,这令他做好以后的领导工作受益匪浅。

  我们常说部队是大熔炉、大学校、大家庭。那是因为,部队就是按知、信、行、悟这套认识规律来育人的。解放军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思想教育一定要围绕中心工作去开展,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去做,使思想工作渗透到完成各项任务的全过程。

  “大功三连”的事迹非常有价值,应该组织专家对三连学习实践的原理、方法进行深入地分析、梳理,既要在军中叫响,又要向地方传播。

  “大功三连”塑造的理论学习氛围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

  记者:在当下这个追求快餐文化,崇尚“浅阅读”的时代,“大功三连”如此重视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李凯城:多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越是多元,越需要有主心骨;越是信息量大,越是需要辨别和选择。“大功三连”的例子证明了这点。要说忙,按说连队是最忙的,官兵们在高度紧张的战备值勤、训练演习情况下,还能够坚持认真学理论,并且结合自己的工作加以运用,这是对快餐文化背景下浅阅读和碎片式学习的一种反证。

  面对信息爆炸有识别选择能力,在多元化中保持政治定力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大学生最缺的就是定力,今天这有道理,明天那有道理,实际上都是浮萍,没有根。通过深入系统学习理论就有根了,不会轻飘飘的,被风一刮就走。

  记者:在采访时,我们发现不少连队官兵都谈到,在三连不学习就会有压力。您觉得这种压力从何而来?有些人认为这些是形式主义,您如何看待?

  李凯城:三连官兵学习有压力,这是特殊环境造成的。我认为绝对是好事。因为人就是受环境支配的,不去改变环境,指望单纯依靠教育来改变人的思想,其效果即使存在,也十分有限。改变环境可以改变人,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小环境就是这个单位的作风,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现在讲企业文化、组织文化,“三天不学习”就有压力指的就是学习文化,这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大功三连”的实践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塑造一个好的小环境。

  有人说这是形式主义,我觉得这是他们将形式和形式主义的概念混淆了。关键在于是否有内容,任何内容都是借助一定形式承现出来,只有形式背离了内容才会形成形式主义。

  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势”,即努力造就一种强大的、拥护主流价值观的舆论氛围。开始时,有些人持保留态度,学得比较被动。这不要紧,只要大家跟着学,是真学、真信、真用,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学久了,慢慢也就理解认同了,这个做法符合辩证法。

  在“大功三连”,学理论已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这说明官兵中蕴藏着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战士们在连队这个小环境中,只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长期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会将学习理论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编辑: 王文伟
关键词: 大功三连;学习理论;学习实践;重要讲话;一般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