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黑土地的绿色印记:从“卫星上看不见”到唱响“冰雪之歌”

2016-12-22 15:49:00来源:央广网

  寒冬里北风呼啸,而在辽宁本溪的太子河上,乒乒乓乓的凿冰声,混着喧闹的人声,热闹非凡,近百人正在河面上进行冰钓,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想到“棒打狍子瓢舀鱼”。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座森林覆盖率已达76.8%的“绿”色城市还有一段“黑”历史。

  曾经粗放的发展方式带给东北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曾经在很多人的旧观念里,生态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对矛盾体。过去几十年,东北的工业化进程在单一谋求GDP增长的道路上一路高歌。而如今,经济下行压力让这片热土 “冷静”,开始了由“快”到“优”的改革转型。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截至目前,今年东北三省钢铁煤炭产业去落后产能任务均已超额完成。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煤炭、钢铁价格略有回升。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优渥的生态资源,旅游、医药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从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同发展,东北正在走出一条绿色振兴之路。

吉林省绿化

  破困局:“从卫星上看不见”到“森林覆盖率76.8%”

  “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环境观测卫星拍摄到中国有一个地区被烟雾笼罩,后来经查纬度确定了是我们本溪市,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由此得名。”本溪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佟军告诉记者。

  “卫星上看不见”,主要是因为本钢的“贡献”。在这座“因钢而立、因钢而兴”的城市中,本钢是它的经济支柱。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这座城市的所有就是钢铁,就是本钢,几乎所有的设施都围绕工厂而建。“本溪152万的人口中,60%以上都与本钢搭着联系。”佟军告诉记者,即使在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本钢对于本溪的经济贡献仍然达70%。

辽宁本钢集团一铁厂淘汰落后产能前后变化。由于生产工艺逐渐老化,2008年一铁厂被正式关停

  由于本溪是山区,钢厂和炼焦厂的工业废气不易散发,烟雾就总是笼罩在群山间。“以前我们职工在工作现场,粉尘特别大,一跺脚尘土飞扬,经常走着走着会迷眼睛。”本钢集团环保部部长吴忠刚说,本钢作为一个百年的国企,环保存在一些欠帐,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历史遗留问题和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弊端,也一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钢铁行业的大规模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令全球钢铁市场面临困境,钢铁行业逐渐失去盈利能力。

  痛定思痛,本钢开始了“壮士断腕”的转型。

  吴忠刚介绍,“十一五”期间,本钢先后关停炼铁厂2座1070立方米高炉及其他配套设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80万吨,烧结产能180万吨,炼焦产能100万吨,相当于关停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部产能。到“十二五”期间,本钢集团已全部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环保底线不仅是紧箍咒,更是督促企业不断转型改革的鞭子。”

  吴忠刚告诉记者,为适应市场需要,本钢把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与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施节能减排相结合。目前,企业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不断提升,“双高”产品比例达85%。

  在本钢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清澈透明。本钢污水处理车间主任李劲松说,经过处理的废水已达工业用水标准,都将循环再利用。同时,本钢还把富余的热能供用给居民,供暖供热,清洁能源形成了工业与生活的生态产业链。

  据佟军介绍,“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本溪市单位GDP能耗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如今的本钢工厂,一座座高炉、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目前,本钢集团厂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91.9%以上。在本钢工厂工作三十年的李劲松告诉记者,厂房里的先进设备和工艺已成为本钢职工新的骄傲。

  “绿色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是脱胎换骨的痛苦过程,更是企业产品与品牌形象的重塑。”

  周建平说,从短期来看,企业在投入绿色发展需承担压力,而从长远看,绿色发展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淘汰高排放的低档产品,形成产品结构与技术工艺双升级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促发展:“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有人曾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你对吉林省印象最深的是什么?”70%的人回答:“长白山”。

  “不是西子胜西子,瑶池万里欲东迁。”长白山天池的美胜似仙境。“在长白山,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雪地里抓把雪都可以吃;夏天的河水清澈见底,透过河面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绿头鸭等燕鸭类生物原本是一种候鸟,而在长白山则变成了‘留鸟’,冬季也舍不得走。”谈及长白山的好生态,长白山管委会副秘书长王绍先不吝赞美。

长白山上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东北有句老话说,“一到冬天就猫冬”。王绍先告诉记者,过去冬天冷的时候就封山,街上很少见到人。而如今在长白山,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户外仍是十分热闹:除了每日有数千游客进入景区观雪、滑雪、玩雪,农民们开的农家乐和小饭馆也在正常营业,“等靠要”的“冬闲”变成了赚不停”的“冬忙”。

  “我第一次看到天池结冰了,空灵的美无法用言语形容。”第一次看雪的广州张先生难掩兴奋。原长白山管委会主任谢忠岩说,在长白山雪地里打滚的都是南方人,据粗略统计,冬日里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南部地区来长白山的游客占游客总量的40%。

  王绍先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长白山变成了一句地地道道的实在话。”

  “我们这个地方工业几乎没有,农业也几乎为零,就是靠生态支撑起吉林省西部的经济发展,这就是绿水青山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应,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吸引了南部游客来体验东北的雪,这下冰天雪地也变成了金山银山,给林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5年,长白山景区旅游人数215万人次,收入5.6亿元;2016年前11个月长白山景区旅游收入5.45亿元,接待游客数量213.2万人次,预计全年全区旅游人数将达到365万人次,全口径旅游收入32亿元。

  “近十年,长白山的年均旅游收入都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加。”王绍先告诉记者。

  “长白山的空气PM2.5基本都是10以下,夏季的负氧离子最高达每立方厘米8万个左右。”对于长白山保护区未来的发展,王绍先谈起了自己的构想:“把长白山的空气变成罐装进行贩卖,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想法。”

长白山美景

  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究竟有多值钱?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兰宏良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去年有森林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系统显示,吉林省森林系统服务年价值量达到了8432亿,相当于当年吉林省GDP的61%。兰宏良告诉记者,到十三五末期,吉林省森林覆盖率或将达到45%,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可能将达到一万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黑龙江旅游有两大宝:一是滑雪,二是冰雕。”每年到黑龙江旅游的人数有多少?周建平用一组数字向记者说明:入冬后,每年黑龙江外省手机漫游户呈两位数增长,省外信用卡在黑龙江消费额、机场吞吐量都以两位数以上速度增长。

  谋转型:从“快砍完的树”到“看不够的景”

  辽宁省桓仁县枫林谷,森林覆盖率达98.7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3万个以上,以“最适合呼吸的地方”而闻名。雪同样给这里的树木披上了一层银装,溪水在山间流淌,清澈灵动。据当地老乡介绍,一到秋天,这里满山红叶,层林浸染,游人如织。

  枫林谷森林公园经理宋春海告诉记者,枫林谷开园以来累计游客达30多万人。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截至目前旅游收入累计达2300万元。

  “卖景观”的枫林谷前身是以伐木营生的和平林场。时间倒回到2011年,这家以天然林为主的国有林场正面临着资源匮乏和经济危困的局面。

  桓仁县林业局局长王树杰告诉记者,由于长期砍伐,森林资源过度消耗,正逐年枯竭,树越砍越少。随着桓仁县叫停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收入年均减少近50%,生存艰难。到2011年,桓仁县4家林场已无林可采,职工收入锐减,低于当地社会人均水平。

  “当时最困顿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难以维持生计。”在林场砍了三十多年树的老工人赵尊强说。

昔日伐木工如今变成了景区管理员 老工人赵尊强向记者介绍伐木装备

  然而,双手布满老茧的伐木工人放下了手中的绳索、锯刀,心头焦虑而茫然:林场转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失业了?

  宋春海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学习,林场老员工已全部转型到旅游公司,从事旅游经营服务工作。目前普通员工月工资达3900元,比过去翻了一番。

  和平林场的成功转型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村丢掉了昔日“贫困村”的旧帽子,挂上了“和平生态旅游村”的新招牌。村长刘柏宏说:“原来我们村没地方打工的农民,依靠枫林谷景区解决了就业问题;村里38家农户开起了农家院,走上致富路;过去农民卖不出去的绿色农产品,现在一到旅游旺季便销售一空。”

  农户张大爷的农家院,干净整洁。家里新备了几口大锅,拾掇出十平米的空间作为食堂。

  坐在炕上,张大爷乐呵呵地同记者唠起了家常:“以前全家生活来源就靠打工种地,年收入只有1万多。自从2013年开了农家乐,俺家一年的收入顶过去两三年的收入,以前孩子上大学借的外债现也都已全部还清。”

  张大爷说,过去邻里街坊聊的是家长里短,现在乡里乡亲见面,谈的全是“致富经”。

  求创新:绿色制造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绿色发展是东北经济振兴的切实有效路径。”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绿色发展,东北地区具有生态资源、科技研究力量、企业装备生产能力等诸多优势。

  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最大排放源之一,空气中让人避之不及的雾霾缺少不了它的“贡献”。

长春一汽厂区

  “汽车城”是吉林长春的名片,这座汽车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的城市,曾经一度复刻着底特律的辉煌。在长春人以往的观念里,烟囱林立是繁荣的象征。经过60年的发展,一汽告别了老厂房,也与过去的粗犷式生产道了别。

  “绿色制造成为一汽集团的新招牌。”一汽集团生产制造技术部副部长陆波向记者介绍,除提高生产工艺、减少能耗外,一汽集团年均投资2亿多元用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危险废物处置和新建、改造环保设施。

  在“代表世界最领先汽车制造水平”的一汽-大众第三工厂,其涂装车间率先在国内采用"干式漆雾分离技术"用石灰吸附漆雾干,干净环保,省水达90%。

  陆波告诉记者,一汽通过实施“蓝途”战略,提升传统动力低碳节能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降低尾气排放量;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进一步提升自主掌控核心技术的能力,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进程。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一汽推出了燃料消耗量比国家第三阶段油耗法规限值再降8% 的自主乘用车产品。同时,通过开展奔腾B50- PHEV等5个整车开发项目,及X80EV 自主动力电池包等3个核心产品技术开发项目,进一步提升自主掌握核心总成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应用能力,一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上已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中国制造2025》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要加大力度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要做好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在很多地区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周建平表示,在东北一些“以钢立市”、“以煤立市”的城市中,钢铁煤炭产业相关人口占比高达60%以上。如此情况下,城市经济与产业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个地方若是多元发展,多点支撑,多业并举,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将更为稳定。”周建平认为,地区要逐步降低对同一领域某一产业的依赖,平衡一二三产业比重,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央广网东北经济探访报道组记者高艺宁 摄影 记者张海振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长白山;森林系统;金山银山;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