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和学生同台(央广网记者 廉军 摄)

  宁夏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最近启动,学校师生们的参与热度超高。近几年宁夏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受欢迎,中华文化在学生心中开始生根发芽,这给学校创新素养教育带许多启示。

  在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之初,宁夏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曾有过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担心程式化和说教形式不受学生欢迎,也存在处于课时安排和社会实践安全方面考虑的阻力。戏曲进校园只是一种尝试,没想到一炮而红,一场戏曲演出就能让整个学校沸腾起来。笔者曾参加宁夏秦腔剧院的艺术家走进闽宁镇中学,演出受到二千个孩子的追捧,场面之热烈出乎意料,孩子们席地坐在操场的草坪上随着演出而兴奋、鼓掌、叫好。学生由衷的感叹和喜爱令艺术家深深感动又倍觉责任重大:传统戏曲不是不受欢迎、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有效的对接。

孩子们在抢戏曲书签(央广网记者 廉军 摄)

  在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的不断实践中,各地各学校不断丰富深化内容和形式,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国风、国艺、国技都纳入进来,重点围绕启迪中华美德。银川市有的小学成立了京剧社团,一些学校纷纷设立书法特长班、经典诵读特色班等各种各样的特色班,让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素养教育更是实践教育,通过体验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有兴趣,更有感悟。

  宁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包括非遗传承、戏曲专场、传统知识大讲堂、传统文化兴趣学习班等七大板块,一些学校还开设了“四点半课堂”,银川戏曲演出和非遗表演进校园每年成功演出上百场。这种鲜活的、生动的体验和实践,面对面感受活灵活现的艺术,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地扎进了学生的心里,唤起青少年了解、熟悉、热爱国家传统文化的热度,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以此为抓手创新教育素养认知度,在文化实践中普及核心价值观。

  宁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中成功有益的探索,不少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推进了创新素养认知度,在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与合作,学会尊重、责任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引导孩子们亲近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树立了文化自信,点燃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度。在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教育、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等方面经验都值得总结和推展。

  当然,在当下移动和网络已不可替代的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尚需不断创新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将古代经典作品网络化并免费开放传播。还需努力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体系,融社会各方之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这棵大树在中小学生心中根深叶茂。(央广网评论员 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