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又到毕业季 年轻怎能不经历点儿风雨

2017-05-30 12:49:00来源:央广网

  临近毕业季,就业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有关毕业的各类新闻频频登上头条。我们先来看两则近日热点。

  5月12日,654名和中建四局三公司签约的毕业生收到通知,见习期内的工资,将比招聘时承诺的下降近一半,而且新入职非贵州籍同学将全部分配至贵州地区项目,贵州籍同学将全部分配至四川、云南等外地项目。5月23日,媒体报道后涉事公司公开致歉,并表示将会按照此前承诺落实相关待遇。

  同时媒体报道,智联招聘日前发布了一份有关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在一线城市的比例最高,为33.5%;而二线城市签约比例仅为19.0%;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签约比例为14.4%。

  把两则报道放在一起看,可以发现,毕业生在招聘过程中依然处于相对的劣势当中。一是大城市、好单位热度不减,毕业生竞争激烈。二是一些用人单位变相提高就业门槛,“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区别对待”,就业歧视现象屡禁不鲜,对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尊重。

  就业,在每个炎热的夏季,必然登上头条的热点。一方面,是人才集中的一线城市就业仍持续高烧,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一些毕业生眼高手低,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实践与动手能力差,就业观念扭曲,也是制约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的确,十几年寒窗苦读,做了无数习题,经历了无数的考试,谁都希望能够获得社会对自己的认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事业上能有一番作为。调查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占比为73.5%。相较2016年,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学生比例出现大幅下降,由2016年的16.5%下降至今年的6.3%。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学生比例也出现小幅下降,由4.8%下降至3.4%。就业成为了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首选。

  可是年轻人的成功之路,并不能局限在大城市、好单位。纵观各大双选会、招聘会,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却很少被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都逐年提高,但大学毕业生还是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好单位,不愿意去中小城市、西部偏远地区更或者农村发展。

  基层,是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努力回避的就业方向,而基层也正是人才最匮乏的地方,也是最能让毕业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地方。值得欣慰的是,各级政府正在努力创造各类就业机会,鼓励大学生们到基层施展才华。

  笔者所在的青海省,2017年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岗位在政策范围内向少数民族、服务基层项目生、应届毕业生等群体倾斜,各类服务基层项目毕业生526人,其中“大学生村官”106人、“三支一扶”计划125人、特岗教师82人、西部志愿者213人;退役士兵报考人数874人,占5.9%。同时,统计分析显示,今年报名人员的学历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考生达12108人,占总数的81.9%。由此可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一线城市就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严峻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的思想也在逐步转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怎能不经历风雨?

  其实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尽早建立一个属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设想,在大学的时候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武装自己,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先就业再择业,不要局限于大城市的工作岗位,从基层做起,从小岗位开始,慢慢积累,逐步提高,最终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也未尝不是更好的途径。(央广网评论员 葛修远)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毕业季;风雨;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