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变了“味”的清明节

2017-04-05 16:51:00来源:央广网

  清明节,本应当是个思念节、感恩节。然而,笔者渐渐发现,大凡是个“节”,现代人更热衷于关注、忙于关乎吃、喝、玩、乐的事。至于那些节日原本赋予的意义及节日需要的氛围,已经实实在在“变异”为与节日传统本身并没有太多瓜葛的自我享受了。这个现象很值得人们深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是,与“雨纷纷”、“欲断魂”的清明节格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旅游胜地却往往是人满为患。诸如,泰山顶的天街上,千万人头攒动。别说游玩了,居然连痛痛快快、潇潇洒洒转个身子怕是都很困难。各高速路上的许多车辆都是奔赴风景点和农家乐的。据统计,清明小长假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接待游客155多万人次,其中主要景区接待游客45万多人次。游客总数相当于四分之一的自治区人口总量。

  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节本应是个追忆英烈、追思亲人、抚今追昔的特殊日子。但是,却鲜有媒体报道市民们主动到英烈墓前凭吊追忆的。即便是有,也是凤毛麟角。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先烈、民族英雄和为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模们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在有些城市标志建设方面做得很不够。盖起楼堂馆所不差钱、不缺地,但是在闹市区或者是城市中心的一角,兴建一个具有缅怀或者象征意义的无名英烈墓却是难上加难。眼下,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后代,包括后代的后代的一些偶发的、极端的“数典忘祖”行为。然而,我们却极少反省由于自身努力不到位,而忽略了这方面的主观引导力。如此下去,我们的后代子孙会轻而易举地忘掉历史,甚至把每一个原本具有传统正能量的节日视为一个可有可无、与己无关的“狂欢节”了。长此以往,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将从本质上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当游玩不断占据每一个传统意义节假日的主题后,它已经预示着:现代中国人以自我为主体的个性意识正在不断增强。相反,漠视集体主义、国家利益等负能量的各种行为却与日俱增。

  如同清明节一样,许多饱含中华民族传统优良文化意义的节假日内涵正面临着步入衰落的危险。这难道是一种文明“进步”的嬗变吗?(央广评论员郭长江)

编辑: 曹宇
关键词: 清明节;变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