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热点评论

让创新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引擎 不当“花架子”

2015-03-08 15:37: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彭小毛)创新,是本届人大会的热词,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一共出现了38次。这两天,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如何把创新做实,让创新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什么是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钟南山风趣地说,论文是把钱变成纸,创新是把纸变成钱。他认为,不能把论文和创新混为一谈。论文,属于创意的范畴;创新,更侧重于应用。创新,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研究探索、发现发明、应用推广。论文,还处在创新的第二阶段,只是创新的“半成品”。

  钟院士所言极是。在中国的科研院所,论文至上的现象很普遍,在高端杂志上发论文成了很多人和很多单位的终极追求。科研经费下来后,只要有论文就可以交差,就可以论功行赏,至于效益如何,反而无足轻重。

  钟院士说了一组数据:2013年,我们国家的科研研发投入达到1.2万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4.41%,我们有320万的科技研发人员,科技论文世界第二,申请专利也是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科技创新的能力只排世界第十九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10%。

  这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钱已经变成了纸,可纸还没有变成钱”。中国经济要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轨,科研体系的导向也应该从“论文至上”向“应用至上”转轨,比如,职称职务的晋升,一个得到良好应用的成果的份量应该相当于甚至超过一篇《自然》杂志的论文。再好的论文,如果没有应用,就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是一个花架子。

  谈到新成果的应用,来自实业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明阳风电集团董事局主席张传卫感受很深。他说,对高端制造业而言,难在找到第一个用户。他说,现在有很多大型装备,下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基础研发、实验,第一台第一套样机出来后,拿不到用户,摆在那里。我们现在的采购必须招标,一台大的装备,动辄上千万,上亿,一定要招标,每一个招标文件都说,要有运行多少年的业绩,没人敢用第一台套。他呼吁国家建立“新型装备的首台套试用风险补偿机制”,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实实在在地推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

  这些年,国家对高新技术应用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很大,支持的政策也很多。可张传卫代表说,有些政策是“好看不好吃”的“花架子”政策。比如贷款贴息政策,尽管政府支持创新,愿意补贴利息,可在银行看来,创新意味着风险,企业依然贷款难。贷款不成,贴息自然成了一句空话。

  钟南山、张传卫两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落脚点就是一个“实”字,只有科研落到实处,产业政策落到实处,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才能落到实处。

编辑:夏可欣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