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热点评论

悲情与人心

2014-08-07 16:03: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昭通地震牵挂着国人的心。近600人死亡,108万人受灾,68间房屋倒塌或受损。生离死别、家园破碎、缺食断水......浑水煮面,足见当地的艰苦。有家以“左”搏出位的报纸竟凭大胆想象力指责报道作假,闹出一场新闻真假的是非。

  这几天,灾区的新闻不断涌出,或让人感动,或使人悲悯。据解放军报报道,在龙头山镇骡马口热食供应点,一个叫安德华的部队炊事员,因为又累又饿晕倒了。他早上背扛给养物资,走了9公里到供应点。然后他马不停蹄地做饭,保障了几百人吃饭,手握厨勺的他却粒米未进,他说是不好意思吃。

  在一张新闻图片上,这个叫杨正巧的女孩哭得痛不欲生。上小学三年级的她在地震中受伤,而她刚考上大学的哥哥杨正权却不幸被埋,得知噩耗的妹妹哭喊着在废墟中刨挖,手指都骨折了仍在刨土…想念哥哥的杨正巧对路过的救援队员诉说:“你们能不能帮我,找到哥哥的录取通知书,我要让他们知道,哥哥都考上大学了,很能干的”! 

  另一张新闻图片同样催人泪下。天亮了,经过一夜的挖掘,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名年轻的父亲终于在废墟下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惜他已经不在人世了。送走孩子后,妈妈在一旁默默流泪,爸爸使劲闻着孩子枕头上的气息,仿佛孩子就在怀里,可爸爸的双眼,早已充满了泪水。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我们从大量的新闻里可见,四面八方的爱心和援手弥漫着神州大地,抗震救灾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震后冷静思考,此次地震,房屋多有垮塌,像昭通这样处于地震多发地带的地方,就不能制定强制标准修建防震建筑吗?

  地震灾害学业内人士常说:“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相关资料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海啸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

  在这方面,地震多过咳嗽的日本,的确有许多经验可作他山之石。近一百年来,经不断修订的日本建筑规范规定结构力计算要考虑抗震系数,早已走在了世界前列。日本地震频仍,但受损房屋较少,人员伤亡自然也少。多次修订的《建筑基准法》,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一再提高:经得住6 至7 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 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同时,日本还制定计划到2015 年,让90%的住宅建筑达到这一标准。其建筑造价也相应提高。

  说到此,大家都会想到钱的问题。尤其是乡村房屋,建筑成本尽可能低廉,老乡才不致背上过多债务。但从国家层面来讲,我们不是强调以人为本、经济向民生倾斜吗?政府应当有此决心和信心,把该减的经费减下来,不断加大民生项目投入,让建筑更加坚固,让人民更加安全。

  至少,我们可以先解决燃眉之急,在地震多发地区,鼓励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支持和推广抗震建筑技术及材料,让今后天灾带来的损害能够小一些。(评论员吴新伟)

编辑:张乔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