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热点评论

抗日神剧是在“消费”苦难

2014-02-18 11:32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尽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3年开始就大力整治部分抗战题材电视剧中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但是抗日“神剧”仍然在电视荧屏上层出不穷。前不久的一部电视剧《满山打鬼子》再一次颠覆了观众心中的抗日英雄形象,电视剧里的少年主人公仅用了一把弹弓就将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打伤、打死,情节夸张。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的抗日神剧往往总能死灰复燃?

  从之前的“手撕鬼子”、“扔手雷炸飞机”到如今弹弓杀鬼子,抗日电视剧的创作者的想像力越来越发散,已经不局限于表现敌人的愚蠢、抗敌的勇敢了,更是把生活中常见的玩具想像成了上阵杀敌的超级武器,原本应该严肃的抗日战争剧就这样被硬生生的拍成了娱乐剧。反观这几年活跃荧屏的抗日题材剧多如星辰,鬼子打了一遍又一遍,但是真正能够反映出八年抗战艰辛、残酷,胜利得来不易的电视剧却没有几部,有的只是耍帅扮酷的演员、端着超越时代的现代化武器制造出的爆破场面,更多的还是那些违背常识、有悖常理的情节、片段。

  电视剧需要一定的艺术夸张,但不意味着电视剧可以对历史和事实随意扭曲;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也不意味着可以像电视剧中那样轻松的战斗。根据官方历史资料记载,八年抗战中仅中方的军民人员伤亡就超过3000万以上。如今一些抗战剧把敌人描绘得不堪一击,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我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好的抗战历史剧可以是时刻提醒我们不忘伤痛的警钟,而过度娱乐的抗战题材剧则是误人子弟的“坏教材”。(央广网评论员 贾立梁)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夏可欣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