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村蜕变故事(记者付博文 摄)

央广网银川3月28日消息(记者廉军 付博文)记者日前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采访,深切感受到一个全县垫底的“烂泥滩”三年中创建为先进示范村的蜕变故事。

过去村民的住房(资料图片)

在村史馆里,村支书杨明给记者介绍,“我们村的变化不是亲身经历,谁都不敢想。过去我们村夹在三条泄洪沟中间,一条羊肠小道是通往山外的唯一通道,晴天走的是扬灰道,雨天行的是烂泥路,原来村名叫‘烂泥滩村’,就是当时情景的写照。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8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是全县最偏僻破败的贫困村,出了名的脱贫‘老大难’。借着国家脱贫攻坚和闽宁协作政策,我们村三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村幼儿园(央广网记者 廉军 摄 )

在记者眼前,光伏路灯整齐排列,村上有了医务室、服务室、文化室和幼儿园等,村民也由土坯房住进了新建的砖瓦大房,户户建起养牛大棚。昔日的“烂泥滩”已蝶变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公共服务齐全的先进示范村。

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清晰记得2017年2月第一次来到村子的情景:弯弯曲曲的土路两侧,破旧的土坯房东倒西歪;村部院里蒿草半人高,一间土坯房门上挂着锈锁。

据了解,当年闽宁协作项目让这个偏僻小山村开始受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与西吉县烂泥滩村结成对口帮扶的对子,第一批就给烂泥滩村援助了1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资金。烂泥滩村很快建起新村部,硬化了道路,通了网络、建起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有了电商平台等,奠定了全村发展基础。西吉县金融机构将烂泥滩村作为“金融扶贫试验田”,数百万贷款破解了全村最大的发展难题。

2018年为感谢涵江区的对口帮扶,烂泥滩村更名为“涵江村”,翻开了崭新一页。全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树立脱贫典型,建设文明村风,增强村民内生动力。2019年建起了村集体养殖合作社、农机具合作社和艾菊芋种植扶贫基地等项目。

涵江区为烂泥滩村累计投入3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秦振邦与村干部走访分析后认为全村有养殖基础,又有饲草的种植条件,发展肉牛养殖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通过做村民工作,扶持几户养牛示范户取得成功,激起了全村村民养牛积极性。

村养牛产业在政府补贴扶持下,一年打基础,两年扩增,三年大见效益。为将肉牛养殖业持续做大做强,全村大幅削减马铃薯、小麦等种植面积,目前全村5200多亩地80%种饲草,其中菊芋种植面积320亩。肉牛饲养量由2016年的80多头发展到2020年的900多头,羊存栏量1200余只,实现了养殖产业全覆盖。

在村民马智才的新牛棚里,记者了解到,2017年他贷款5万元买了5头基础母牛,生产生活由此改善。去年他又贷款49万元盖起了新型牛舍,养牛70多头挣了10万,走上致富小康路。

村支书杨明自豪地说,新建的光伏电站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扶贫工厂也已生产运营。村里还成立养殖合作社,购进基础母牛和育肥肉牛20头,带动村民户均种植青贮玉米25亩以上、人均养牛两头以上,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成立了农机具合作社,购置了4套农机具,还能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村民收入高了,生活好了,精神有了,村里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