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郑柱子)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认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根本在于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他建议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实现与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有机联动。

  王文银介绍,在国外,一个企业引领一座城市发展的模式随处可见,宝马、奔驰、沃尔玛、宜家家居等全球化企业对当地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百强县以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0%的GDP。可见在都市圈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作为城市和乡村的重要联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对于构建全面立体开放新格局,打造高质量发展全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新视角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三个难点:

  首先,从全局来看,县域之间资源禀赋不同,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同,导致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的百强县榜单中,东部地区席位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而县域之间也存在相互模仿、借鉴的现象,同质化“穹顶”之下,许多县域难以突出重围。

  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东部县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而中西部大多数县区农业依然占优。数据显示,百强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增速都远超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发达省份。这便需要进行纠偏式发展,引导县域产业结构迈入正常轨道。

  最后,专业化和分工协同较强的小微企业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县域内人、地、产业三者互为掣肘,经济总量、企业数量、发展潜力都受到限制,使得县域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机会逐渐减少,成本逐渐增加。

  对此,王文银建议: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根本在于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可以引入龙头企业,并让其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配合地方经济结构,实现与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有机联动。

  第一,完成纠偏,走向重构。调动结构性力量,以政策的形式助力龙头企业进行统筹协调,提高布局效率,更好地挖掘各地资源禀赋,以“制度创新+产业再造”打通县域壁垒,促进东西部产业之间的产业承接,更好地解决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以从产业选择、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产业品牌整个流程入手,促使龙头企业发挥串链作用,把产业链上各方的诉求统一起来,实现动态有机平衡;发挥补链作用,补齐产业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推动承包,主动作为。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把对口地区的资源、技术、市场联结起来,就要以全面开发开放为牵引,确立域内企业与对应区域为承包关系,确立承包思维,建立承包制度,使龙头企业与县域之间树立一条心、一盘棋、一起干、一家人的思维,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输血、造血。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除了向龙头企业宣传投资县域的经济价值之外,更要强调进入县域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

  第三,政策叠加,先行先试。建立东西县域合作示范区,通过政策叠加优先将少数几个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成为东西产业结对的核心区域,让龙头企业率先聚集起来,作好产学研融合的文章,成为科技创新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