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2月3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黄合 勇祖轩)师傅带徒弟、导师带新生,这种原本被企业车间、手工作坊广泛采用的“老把式”,如今正在宁波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大作用。近年来,宁波市把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栽树工程”来抓,重点围绕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党组织书记等群体,持续完善“导师帮带”机制、全面推动“导师帮带”制度常态化,努力让老办法孕育出新活力。

  在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镇党委书记汪辉翻阅着所在乡镇年轻干部的学历背景,他发现,新入职的干部中有不少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外大学毕业生。这样的良好教育背景,刷新了他对基层干部的传统印象。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乡镇干部很少有很高的学历或很好的教育背景,靠的是长期扎根基层练出来的经验。

  “完全不一样了!不仅进来的年轻干部年纪更小了,而且学历也越来越高,会思考、会表达、有眼界,和过去的‘老乡镇’那一套完全不一样了!”汪辉说。目前,东吴镇“80后”年轻干部已经占比50.8%,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

  不过,尽管眼界广、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但这群年轻干部都有类似的短板:工作历练少、接触群众少、社会实践少。

  短板怎么补?靠导师来带。

  在东吴镇城建办从事城建工作的戴芹芹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如今在负责东吴镇天童老街改造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她想要保留一个比较有风味的老墙,但是那家老太太却一直不同意。

  僵持不下时,她想起了结对“导师”汪辉的话:“在做民生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动村民参与,要倾听百姓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与需求。”

  于是,戴芹芹搬起凳子,和老太太促膝长谈,这才知道,原来老太太一直盼着自家的房子能被翻新,结果她看到别人家的瓷砖房都刷了墙,唯独他们家这堵“破墙”却被留下了,她还以为是工作组瞧不起她。

  最后,戴芹芹调整了设计方案,将老太太家墙体内部翻新,外面墙体还是保持原汁原味,皆大欢喜。

  和东吴镇一样,如今宁波市在乡镇层面全面建立了“1+1”导师帮带机制,由乡镇党政正职、班子成员和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老乡镇”担任导师,以优秀年轻干部、新提任中层干部、新入职干部3类群体为重点帮带对象。

  其中,优秀年轻干部由乡镇党政正职直接帮带,传理念、传思路、传方法;新提任中层干部由乡镇班子成员直接帮带,传技能、帮业务、鼓干劲;新入职干部由“老乡镇”全程帮带,带入门、传经验、助成长。截至目前,宁波市156个乡镇(街道)明确“师徒帮带”关系1100多对、1900多人。

  在“师徒帮带”“导师帮带”制度的引领下,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洪都社区党支部书记吕琴从鄞州区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身上学到了社区工作创新法:创新要真正把准居民需求,才有持续生命力;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雷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四海拜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为师后,在周康健的建议和指导下,村里的重大项目都邀请村民“坐堂问诊”。这种开诚布公、透明公平的做法让村务推进变得更加顺利。一些诸如农房改造、引进民宿、修建老年食堂等重大项目,都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即使在新时代,‘老乡镇’的经验也没有过时。”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党委书记宋炳林坦言,那些作风扎实、工作得力、实绩明显的“老乡镇”与年轻联村干部结对之后,使年轻干部得到快速成长。该镇“80后”中层干部占比从2019年底的52%上升至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