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山西太原1月23日消息(记者岳旭辉)在正在进行的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山西省人大代表韩建明建议,推动山西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仅需要积极引进省外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同时也离不开本地智能制造服务体系的支撑。山西省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联合创新中心、完善优化相关扶持政策,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整体服务能力。

  韩建明代表说,近年来,山西省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构建创新生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制造业的总体智能化程度较低,而且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多依赖外省的服务商,省内从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的企业较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品牌知名度低,不能有力支撑本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韩建明代表建议说,加快建设山西省智能制造服务体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基地建设,加大智能制造人才引进力度。支持省内高校、技工院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模式、培训项目,优化专业设置,开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建设。指导各地区制定智能制造高端人才需求计划和引进目录,按需引才、精准引才。探索针对高端人才出台更为灵活优厚的特殊政策、成立专家服务中心,为领军人才在山西省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对成功引进高端人才的用人单位或第三方机构,给予相应奖励或经费补助。

  支持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中心的建设。支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服务商等服务方联合建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鼓励引入国内外工业4.0领域领先企业如博世、西门子等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培养本地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水平,并逐步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对于大型联合创新中心的建设,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依托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联盟、联合创新中心等定期组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需对接活动,分行业、分领域为企业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在提高省内智能制造整体服务能力的同时,实现省内外的资源整合,推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打造良性、有序的竞争格局。

  鼓励省内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等服务主体做大做强。政府要结合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服务能力等指标,分档、分类对企业给予奖励;建立智能制造服务机构目录,定期开展评级、认证工作,对参与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技术改造服务的服务商,根据服务效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