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珠海12月19日消息(记者何伟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保障和改善民生经验交流研讨会暨第二届京师“一带一路”论坛19日在珠海举行。

  北师大副校长、一带一路学院院长王守军在致辞时表示,新冠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民生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把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凸显出来,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聚焦后疫情时代,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论坛主题,把握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脉搏,非常及时。

  王守军认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惠民生是重要原则,“惠民生”就是要把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民众,让各国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实实在在贡献。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民生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何把这些经验和做法通过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其它国家进行交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民生问题如何发展落实、如何与国内大循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都是我们面临的迫切课题,需要与会专家深入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活动中通过视频发表致辞。张伯礼表示,后疫情时代关注“一带一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未雨绸缪,带有前瞻性的一个大议题,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做好后疫情时代的规划,保障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能够继续向前推进,特别是广大民众的生活如何尽快恢复正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藏春指出,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以国际法治合作为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尊重彼此国家法律制度的多样性,在多样性当中找寻法律的共同性;要建立国际法律专业人才共享机制;要充分利用双边多边法律机制,就“一带一路”投资进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拿出解决方案;要理性看待“一带一路”进程当中发生的纠纷,力求运用多元化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来解决。

  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通过丰富详实的数据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如何合作共赢,造福各国人民。他指出,欧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欧班列已经通达20多个国家,92个城市,到今年11月5日已经突破1万列。“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已经为当地创造了33万个就业岗位,给沿线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目前应该对“一带一路”进行认真评估。他认为,对“一带一路”的评估要强调两个因素,一个是企业的作用,另一个是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要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形势作出评估,对政治格局做深刻分析,对政治走势做出精准预判,规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方正辉从传播的角度提出了几点看法,“一带一路”故事的传播、民心相通工作的构建,要由单一的政府为主体,向民间外宣和全民外宣转变;要从大水漫灌向精耕细作转变;要有一种“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回答”的气度和自信;越是反对我们的,越是持怀疑态度的,越是有不同意见的人,越要加强沟通、加强交流。

  本次论坛围绕“共建‘一带一路’ 改善人民生活”主题,分别就教育、扶贫、医疗卫生、养老事业、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发展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展望合作机会,为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

  珠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文华以及来自政府相关部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