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村民在翻晒小鱼干(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九江12月18日消息(记者谢元森 通讯员江建峰)“鄱阳湖实行禁捕退捕政策是好事,我们虽然离开了渔船,但还在从事水产加工的传统产业,我们熟悉这一行,一个月也有三千多块钱收入。”12月17日,记者赴九江市都昌县芗溪乡采访禁捕退捕工作,村民江冬泉向记者介绍道。

鄱阳湖渔民“洗脚上岸”发展水产养殖(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为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根据相关部署,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长期禁捕,其中,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禁捕期暂定为10年,入湖捕捞不被允许。这道禁捕令,既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有力部署,也是打破传统渔民对自然渔业资源过度依赖、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那些曾经“烟波浩渺中,出没风波里”的渔民们不得不离开渔船,开始寻求新的生产生活。

  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濒临鄱阳湖,水域面积9000余亩,水面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多年来,村民们依水而居,靠湖吃湖,过着“以湖为生、以船为家”的渔民生活。为响应鄱阳湖禁渔的号召,鄱阳湖渔民背湖而行,弃船上岸。这是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渔民应对鱼越捕越少、日子越捕越难这个现实问题的选择。

转产后的渔民晾晒鱼干(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20年前,我一天最少要打50斤鱼。现在出门连10斤鱼都打不到。”今年63岁的都昌县土塘镇刘云村村民李映镇告诉记者,前年,一个离家不远的大型“稻虾共作”养殖基地邀请他去务工,他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去年初,处理掉自家的渔船后,他开始了“上班”生涯。

  依靠鄱阳湖内湖的优质水资源,小龙虾和水产加工产业对推动都昌县渔民的“洗脚上岸”发挥着重要作用。

晾晒鱼干(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都昌县24个乡镇中,21个沿鄱阳湖,湖岸线长达185公里,从事捕鱼的有上万人。2016年底,都昌县将小龙虾生态养殖作为脱贫支柱产业来抓,引导渔民从捕鱼到养虾,实现“离湖不离水”,小龙虾产业被都昌县列为脱贫攻坚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芗溪乡井头村齐发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内湖资源,巩固传统水产网箱养殖,从山东等地收购水产品,拓展水产品加工,年利润达百万元。

水产加工产业对推动渔民“洗脚上岸”发挥着重要作用(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芗溪乡政府人大主席张琪告诉记者,井头村共有7家水产加工企业,都是从外地进购水产品,通过创新电商销售渠道,不断做大做强水产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其中齐发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吸纳周边村民和贫困户6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都昌县“稻虾共作”养殖面积快速增加,给视水如田的渔民提供了转产空间,参与养殖、务工的渔民也逐年增加。

  目前,都昌县正按照“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的目标,扎实开展鄱阳湖禁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退捕渔民参保缴费等工作,落实好渔民生活保障措施,并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退捕渔民进行摸底调查,提供技能培训,提供小额贷款优惠政策,为渔民转产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