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四合院(央广网发 宁海县供图)

  央广网宁波12月14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杜金明 通讯员 徐铭怿 储玲琴)“小小的四合院里有那么多精美作品,保留了传统文化印记的同时,也兼顾了房子开放性和私密性。”日前,来自宁波的游客袁莹莹刚踏入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涨坑村毛洋自然村的一处四合院时,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袁莹莹表示,这里的作品包含了泥金彩漆、雕刻、灰堆等非遗传承手艺,展现了宁海“五匠”的高超技艺。

  半个月前,毛洋村的四合院还是破瓦破砖,摇摇欲坠的门梁,断墙残垣,真称得上是一座彻彻底底的“破房子”。而现在,进门处是用竹子作为外立面打造的“星空”灯光景观,地板和墙面焕然一新,还放上了木雕、竹编篮、书画等艺术作品,飘逸的纱幔下一座半开放式的茶寮,抬眼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小花园,一群用银杏叶做成的“蝴蝶”停在果茶壶上……四合院里废弃的老物件重现原有的活力。房间内,农家碗柜锯成两半分别成了宋风展柜和书柜,创意版“木牛流马”也引人忍不住牵一圈,每一处富有创意、韵味的变化,这全都出自宁海70余名“乡建艺术家”之手。

  今年10月,宁海启动首批“乡建艺术家”星级评定暨“乡建”创意大赛,邀请各个乡镇的民间技艺高手报名参赛。11月25日,选手们根据技能特长,或单独或组团参赛,木匠、漆匠、石匠、花匠、蔑匠等工匠各显本领,围绕四合院及周边,划定地方,打造作品,角逐奖项。大赛将综合作品的技艺技能水平、创意水平、启发意义等方面,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授予选手们一星级至五星级“乡建艺术家”称号。

  在四合院的一个房间内,来自前童镇的参赛选手童雪汀,正忙着招呼迫不及待来打卡拍照的客人。房间内,蓝色灯笼高高挂起,一张用染布制成的躺椅上,游客正悠闲地坐在上面,一张长桌摆满了瓜果,供游客们品尝。屋外,一棵不到1米高的枯树上,挂满了用布编织成的柿子,树旁点缀着用手工染布并缝制而成的或橘色或红色的爬山虎,树下摆着用染布缝制而成的南瓜等瓜果。童雪汀表示,她布置的作品叫“喜悦”,手织棉布以传统植物染方式,刺绣、缝制后做成各种工艺品,蓝色灯笼寓意希望和憧憬,对美好的向往;柿子挂满枝头,寓意“事事如意”,南瓜、雪梨等瓜果“飘香”农家小院,让人一来就有喜悦的心情。

  当天上午,毛洋村村民也赶来参观四合院改造的成果,他们被“匠魂”“三泰斗笠”“青山绿水之牛仔系列”等作品所震撼。“没想到连破旧的牛仔裤、废弃的瓦罐都能成为艺术品,艺术家们的创造力真的了不起。”毛洋村村民葛万强表示,作品取材来自当地,也有我们常见或者被丢弃的老物件,经过创意改造后每件作品都是看点。

  这个曾经连白天村民都不愿近身的破败老屋,在被改造后,夜晚也有村民前来打卡。“我刚到这边的时候,四合院已有倾倒之势,大门口东西两侧厢房外墙已烂,屋内楼梯、地板腐坏,根本没法用。”涨坑村“第一书记”陈朝阳告诉记者,短短半个月,他见证了院内的整个变化过程,大赛也萌发了当地村民自己动手打造家园的思想。

  据悉,宁海首批“乡建艺术家”星级评定暨“乡建”创意大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民间人才“乡建艺术家”星级评定为抓手,充分激发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汇聚分布在各行各业技术能手、传统匠人等对象的文化创意,培育和发现一批带不走的“乡建艺术家”。“艺术创造不仅造物、造人,也要筑魂。”宁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合院改造后将升级成为乡建创意馆,“乡建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也将留在馆内,让“财富·赋能·友好”这一艺术振兴乡村核心理念为更多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