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12月10日消息(记者陈庚)自2010年6月起,厦门市对口帮扶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记者近日跟随厦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媒体团到临夏实地采访发现,厦门市坚持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着力激活当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临夏州脱贫攻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厦琳鞋业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央广网记者 陈庚 摄)

  在厦门国企和民企合资设立的厦琳鞋业生产车间里,记者一行见到了18岁的回族姑娘马伟兰。6个月前,她还在家务农,没什么收入。如今,一个月收入2000多块,和妈妈一起在厂里上班,生活改善许多。面对大伙儿的提问,小姑娘有点紧张害羞。

  “我看过她手机里的银行流水,她挣的钱都存起来了。”一旁的工友张莉笑着说。小姑娘掏出手机给大家看,存款已经有1万多。张莉告诉记者,身边许多回族女性原来都是在家干农活做家务,成为产业工人后,不仅收入提高,对家庭帮助很大,知识也学到很多,对自己也是一个放松,“因为你在家比较保守嘛,外面见多识广,肯定转变也很大。”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历史和自然因素制约,临夏州农村贫困人口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外交往较少,思想观念较为封闭,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帮扶难度较大。厦门市在大量吸收农村妇女到扶贫车间就业的同时,还在厦门援建的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广泛开办职工“周末学堂”,传授普通话、卫生健康、交通安全等知识,让数千名贫困妇女在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的同时,也提升了文化素质,激活了内生动力。

临夏州人民医院向采访团介绍厦门“组团式”帮扶经验做法(央广网记者 陈庚 摄)

  5年来,厦门还累计投入临夏州教育事业项目2.53亿元,建设了92所学校,累计投入医疗卫生项目1.11亿元,建设了一批乡村卫生院(所),购置了先进医疗设备,引进互联网医疗,选派大批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人才,深入各县市、乡镇开展送医送教送文化等公益活动,提升当地教育、医疗水平,夯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

  就在近日,临夏州人民医院新晋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打破了该州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医院院长安永东向记者一行深情告白:“我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也没有学过管理,但是我们来了一个专家,给我们传授了现代医院的管理思想,是他们的思想改变了我们每个职工,让我们每个职工亲自创建三甲医院,通过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来带动医院的改革创新。”

  短短三年时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抽调数十名精兵强将,前往临夏州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全方位帮扶,建章立制、细化落实,反馈各类问题800多项,引导对方逐项整改,为最终通过等级评审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院质量管理专家张越江更是长期驻扎在临夏州人民医院,期间得了阑尾脓肿,也顾不上做手术,一边输液,一边指导医院创建工作。“他每天加班加点,比我们医院职工加班都多,我们感觉到厦门的帮扶确实是真心实意、无私的,我们医院所有职工都感觉很敬佩!”安永东说。

占地14亩的嘉庚试验幼儿园成为和政县新地标(央广网记者 陈庚 摄)

  一百多年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在家乡厦门集美建设了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体系完备的集美学村。百年后的今天,厦门市集美区援建的嘉庚实验幼儿园在临夏和政县拔地而起,成为当地一张新“名片”。幼儿园设计了诚宝和毅宝两个吉祥物,传承“诚以做人、毅以处事”的嘉庚精神,临夏州第一条以东部元素命名的道路“嘉庚路”也在和政县落地,与集美区“嘉庚路”遥相呼应,让嘉庚故事接力上演。

  一路采访走来,记者接触了不少驻守临夏的挂职干部、各类人才,许多人不适应当地高原环境气候,经常半夜醒来睡不着觉,有的短短两年白了头发、老了容颜,但个个干劲十足,奋战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线,也感染带动了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协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11月21日,临夏8县市全都摘帽,实现整体脱贫。

  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领队,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邱武伟表示,下一步将坚持谋远、谋新、谋实,积极推动厦门、临夏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持续深化共同发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探索对口帮扶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和模式,打造东西协作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