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13日消息(记者周洪)12日上午,上海静安区检察院、静安区工商联联合举办“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暨静安区检察院涉企职务犯罪刑事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涉企职务犯罪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2019年1月-2020年6月)(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涉嫌职务侵占罪人数占总人数高达约60%。

  十四位民营企业家代表走进检察机关,在静安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董学华,中共静安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帆等陪同下参观了智慧静检综合管理平台、司法办案区等检察工作场所,近距离了解静安区检察院的日常工作。

  根据《白皮书》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静安区检察院受理审查并提起公诉涉企职务犯罪案件共计59件82人,主要以男性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55%,初次犯罪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其中,大多数被告人为企业的基层员工及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类型多集中在销售、财务和出纳,公诉的罪名主要集中在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其中涉嫌职务侵占罪人数占总人数高达约60%。

  涉企职务犯罪中,通常时间跨度较长,犯罪金额较高,隐蔽性也较强。不同类型涉企职务犯罪,也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一是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犯罪中,公司员工多采用虚报冒领、套取侵吞、截留私分等犯罪手法侵占公司资产;二是部分企业实际控制人公私账户混同,随意侵占、处分公司资产,将公款用于个人消费、信贷偿还,或是挪至其他公司经营使用等,侵害了企业其他股东、出资人的利益;三是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中,受贿人多系利用商业地位和手中权力,以权谋私,行贿人多系为谋取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优势实施行贿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

  静安区检察院结合上述涉企职务犯罪特点,通过积极引导侦查,加强与公安、法院协作沟通,提升办案质效;通过落实宽严相济,推进认罪认罚,优化案件办理,积极追赃挽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通过打造专业化办案团队,主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开展“订单式”法治宣传,放大办案成效。

  随后,静安区检察院介绍了近年来该院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的工作情况。该院立足检察职能,严惩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从严从快办理涉疫经济案件,依法慎重处理企业涉税案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落实平等保护司法理念,加大涉企案件法律监督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延伸检察触角,精准助力复工复产,积极参与综合治理,主动开展法治宣传,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与会的企业家们一致表示,静安区检察院在办理涉企职务犯罪案件中注重细节,精细化办案力争极致,同时兼顾“三个效果”统一,在依法惩治涉企类职务犯罪时,对于涉案企业员工形成了教育和震慑,达到了办理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 同时,企业家们也希望静安区检察院继续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营造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继续围绕金融、工程等高风险领域,为民营企业防范职务犯罪提供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课,为护航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中共静安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帆首先对静安区检察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始终坚持高起点站位,努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检察产品和法治保障,大大提振了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和安全感。他建议,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作用,找准法律服务的切入点,共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要立足办案,严厉打击职务侵占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更加注重追赃挽损,为各类企业提供平等法律保护;要进一步优化法律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回应企业关切,携手工商联与企业共度难关,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区工商联也将一如既往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和检察机关一道共强法治、协力同心,持续推进法治观念立起来、法治民企建起来、法律服务强起来、营商环境好起来。

  静安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吕颢表示,民营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长期以来,我院始终坚持对各类所有制经济落实平等保护,依法妥善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致力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接下来,静安区检察院将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把服务和保障民企发展作为检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平等保护理念和服务保障意识,严厉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犯罪,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与工商联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结合办案提供更深层次的法律服务,让民营企业感到安全有保障、权益能维护、发展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