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林11月6日消息(记者苑竞玮 通讯员商越洋)今年以来,吉林市借鉴河长制的做法,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文物长制。通过层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创新文物保护利用。

  在吉林市乌拉街镇政府的西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二进四合院建筑——清末将军王魁福的私邸:魁府。从今年10月起,乌拉街镇乌拉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臣林便多了一个身份——这一文物保护单位的村级文物长,这座和他的办公地点仅有一墙之隔的建筑开始与他息息相关。“我从小就是在这生长的,对它们挺有感情的,也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有了这个身份以后,会对文物保护方面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路过这都看一看,哪儿有问题了就向上级报告,看这块怎么去处理、怎么修缮。”李臣林说。

  李臣林的新身份,来源于吉林市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新动作。今年,吉林市积极探索改革措施,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文物长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物长组织体系,全市所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都要有各级领导担任文物长包保。截至目前,吉林全市各级文物长人数已经达到360多人。吉林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与资源管理处处长孟祥晖介绍:“在我们实施方案里提到有14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有加强本体的文物保护,发现它的安全隐患,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它的活化利用;加强文物保护的管理队伍建设;还有就是加强人才培养方面,加强文物人才的引进,形成掌握文物知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这种氛围。”

  为了将文物长制落到实处,吉林市文物行政部门制定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各级文物长的职责,建立了文物长会议制度、巡查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每个文物保护单位将树立文物长公示牌,由社会进行监督,文物工作也将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评价体系。吉林市文庙博物馆馆长章巍表示,领导是从市级到基层层层落实包保责任的,他们会经常来管理、督导、视察。这也是促进了吉林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文物保护者自身来说也就更加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据了解,吉林市作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不可移动文物21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有馆藏文物3万多件(套)。文物长制的推行将在全市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格局,更好地发挥吉林市的文化底蕴和文物资源优势。“我们在贯彻国家文物保护法以及响应的文物工作的条规法律的基础之上,形成这个文物长的机制。这一机制的运行让各级领导都对文物有所关注,通过各个渠道解决好文物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更主要的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有序的、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和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吉林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与资源管理处处长孟祥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