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研究院和甘肃省敦煌市联手成立了“中国长城研究院教学科研基地”(央广网发 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央广网兰州11月4日消息(记者焦健 通讯员马银)近日,中国长城研究院和甘肃省敦煌市联手,在玉门关遗址、阳关遗址和敦煌市博物馆设立了“中国长城研究院教学科研基地”,将在长城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发掘、数字长城建设、教育科研培训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敦煌的长城、烽燧城堡历经2000多年仍得以较好保存(央广网发 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甘肃省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春生介绍,这种联手保护把我们长城保护、研究和价值阐释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我们心里装的主要是敦煌境内的汉长城体系,从现在开始,我们逐步明晰长城整体观念,我们可以依托保护机制有计划地联合全国各地长城研究保护机构,拓展视野,集成研究。特别在价值挖掘和阐释上,更注重国家观、民族观,甚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事实上,汉长城除了军事价值,更多的是一种保境安民的国家秩序,拱卫丝路和平的国家担当,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智慧,反映的是最深沉最郑重的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仍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敦煌汉长城是我国类型足够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汉代长城(央广网发 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敦煌市境内的长城、烽火台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北部,西起马迷兔烽燧,东到东碱墩烽燧,建在疏勒河下游故道以南。据文物部门统计,敦煌境内长城已认定的共有各类单体建筑98座,长城墙体61段,墙体长度182.7公里。由于大多处于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加之当地干旱少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使得敦煌的长城、烽燧城堡历经2000多年岁月仍得以较好保存。相比全国而言,敦煌汉长城是我国类型足够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汉代长城。

敦煌境内长城已认定的共有各类单体建筑98座(央广网发 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近年来,敦煌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整合各类资金近7000万元,先后实施了敦煌境内汉长城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围栏保护工程、长城烽燧抢险加固工程,玉门关遗址监测预警、安防等工程,为保护长城遗址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