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0月31日消息(记者张国亮 通讯员费彪)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全国数字生活引领区”、“全国整体智治示范区”……堪称全国数字化转型高地的杭州市余杭区在刚刚印发的《关于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余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再次提出三大目标。为此,余杭区将全面实施“数字高速公路”、“数字资源超市”、“数字百科全书”等数字化转型三大基础工程,并实施数字赋能整体政府行动等十大攻坚行动。

  黑灯工厂24小时无人值守

  在位于余杭经济开发区的老板电器智能制造基地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做最后的调试,浙江全省首个5G独立组网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即将于11月正式投入生产。相关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该车间以深化人员、设备、系统的交互,数据驱动业务为目标,引入5G、边缘计算、IOT等多种新基建,与传统自动化设备进行融合,通过数据驱动全生产过程,实现24小时无人化值守生产。

  记者了解到,余杭区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主要路径,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区已实施数字化攻关项目67个,春风动力、老板电器等龙头企业争创省级“未来工厂”,铁流离合器、益海嘉里等优势企业正在创建无人(黑灯)工厂(车间)。此外,余杭以装备制造、家纺服装等行业为重点领域,加快推广小成本、轻量级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深度用云,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累计上云企业15500余家,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376个。

  在《实施方案》中,余杭提出“实施数字赋能经济转型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培育若干个数字经济新增长点,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达到全省领先,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新层次。其中,高质量推动新制造业发展方面余杭区将以阿里“犀牛智造”平台为基础延伸至制造业全行业全领域,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建立“诊断+服务+评价”工作推进体系,完善“线上+线下”评估服务,探索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全覆盖,至2022年,建成黑灯(无人)工厂(车间)10家以上。

  62亿条数据赋能基层治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余杭区人口数量激增,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带来了社会治理的极大压力。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余杭在杭州框架下先行先试“健康码”,证明了数字化治理是化解治理风险、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最有效手段。

  在《实施方案》中,余杭提出“实施数字赋能社会治理行动”。接下来,余杭将结合第7次人口普查活动,完善实有人口数据库,实现人、房、企等全域数据归集,深化统一地址库应用,搭建物联网感知汇聚平台,形成集约式物联网数据库。

  据了解,截至目前,余杭区已初步完成各类资源归集和整合,形成城市级资源池:归集53个部门合计62亿条数据量,接入省市数据接口170个、区级接口28个,编制了区各部门995个个性化数据目录,向24个区级自建业务系统提供198个共享服务接口,总调用数达1725万次数。全区实现赋码地址180余万个,其中房屋150万、人口328万、企业27万、事件143万。

  在建设“数字资源超市”的基础上,余杭上线了包含数字驾驶舱、调解在线、欠薪预警、统一地址库建设、智慧安监、智慧城管、智慧治网、智慧公安、智慧综治等应用模块在内的数据化、网格化系统平台,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数据依托和便捷服务。

  1次搞定全生命周期服务

  “以前要打各种电话,现在这里只用了半小时就了解清楚了各项人才政策,比以前方便太多了!”在余杭区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专窗大厅里,杭州马社文化行政总监李婷婷告诉记者。

  近年来,余杭区连续出台并不断加码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人才优惠政策,其数量集结成书竟达400多页之厚。与此同时,许多人才和创业者面对丰富的政策不知如何入手。随着余杭国际人才港近期正式启用,创业、就业、生活……90个人才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集中办理。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数字赋能人才特区行动”,围绕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化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优化“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推动数字赋能“人才特区”行动,进一步优化人才数字化服务,提升人才工作科学性和精准性。

  据了解,2020年底余杭将实现全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归集入库;2021年底实现全区人才数据归集入库;2022年实现政策精准推送。此外,2020年底前50项以上办理事项实现线上一站式办理,线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五大平台全面覆盖;2021年底前70项以上办理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2021年适时下延至镇街及重点科创园、大孵化器;2022年底前90项以上办理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