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11日消息(记者张雷 通讯员吕燕燕 彭鸿钧)自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开展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各县区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契机,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创新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助力高原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成效。

  眼下正是马铃薯丰收的季节,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铧尖村连片种植的马铃薯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伴随着农机的轰鸣声,一颗颗黄澄澄的马铃薯从黑土地里翻腾而出。正在忙碌的村民陈淑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收获的马铃薯是省农科院的种植订单,一天一个人基本都能捡拾50到70袋,平均收入在100元左右,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铧尖村村民陈淑兰对记者说:“原来我们的经济情况不好,种洋芋以后,卖到粉条厂,增加了收入。”

  地处湟源县西北部的寺寨乡铧尖村,距离县城28公里,是典型的高寒脑山地区。以前,村民都是靠着一家几亩的耕地勉强度日,户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

  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开始集中心思、因地制宜、找准脱贫路子。当了解到村里有着马铃薯种植的历史,且沙质土壤使得马铃薯品质特别好,个头大且淀粉含量高的情况后,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决定就以马铃薯连片种植为突破点,成立种植合作社,接受订单种植,村里开始规模化种植马铃薯。

  铧尖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忠告诉记者:“我们村的马铃薯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种了十多年,以前是人工,现在我们是机械化,从原来的一亩地1000元到现在的1500元,每年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不断的品种改良,铧尖村的马铃薯产量连年增加,平均亩产能达到5000斤。看到马铃薯连片种植带来的收益,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经过商议,决定立足种植优势,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产业。2019年在省、市、县委组织部、扶贫局等单位的支持下,争取到东西部扶贫协作寺寨乡铧尖村马铃薯深加工扶贫车间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50万元,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目前厂房已经建设完成,加工设备也在做最后的调试,预计今年冬天就可投产。

  湟源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寺寨乡铧尖村马铃薯深加工扶贫车间负责人孟宗顺介绍:“这个车间是从去年开始建设,修建了一年。今年设备全部都到位了,现在已经调试完成,今年洋芋收获了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大量收购村民种植的马铃薯,而且村民还可以来车间务工增加收入。让村民们多了一个增收的渠道,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调整了全村的种植和产业结构。

  下一步,铧尖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临近村庄共同种植马铃薯,充分利用好扶贫车间项目,把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发展产业,闯出一条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