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现场 通讯员供图

粤港澳三地学生代表现场参加 通讯员供图

与会嘉宾发表致辞 通讯员供图

<粤港澳三地学生代表现场参加 通讯员供图

学生代表现场分享经历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珠海10月10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通讯员叶研延)为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力量。10月10日上午,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双选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珠海市人民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主办,以“撷英湾区,盛放未来”为主题,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超100所高校、超2千家知名企业参与,已向湾区大学生提供近2.5万个就业实习岗位,预计活动结束将有1万家大湾区企业提供8万个工作岗位。同时,由活动主办方和协办单位华发集团联合研发落地的线上公益平台“iTalenter”也正式发布,将在为学子就业实习赋能的同时,为大湾区青年人才交流打造持续性线上服务。活动于10月10日启动并将持续到12月31日,为企业、高校和学生提供公益服务。

  政府办会全程公益 打造一站式求职就业服务

  为实现对大湾区“9+2”城市企业及高校学生的精准对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珠海市人民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及协办单位华发集团共同研发的“iTalenter”线上公益交流平台及公益网站,免费向用人单位(登录hr.talenter.cn即可发布岗位信息)提供招聘信息线上展示、人才智能匹配和在线职聊功能,实现人岗匹配,用人无忧;为高校、学生提供政策解读、职业规划、智能推介,打造全流程的求职就业服务。

  据介绍,线上平台依托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智能整合湾区人才和企业资源,提供人才岗位智能匹配、视频简历立体展示、视频面试即时开启等个性化服务,助力毕业生实现精准就业。对招聘企业而言,线上平台通过结合大数据、AI算法推荐及区块链等技术,助力企业精准对接目标人才。

  本次双选会特意打造“志合学院”湾区大学生职业发展公益平台,通过共享学习资源,立足大学生就业需求,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形势、就业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办公技能、职业生涯规划、形象礼仪等七大辅导性公益讲座课程,致力于全面强化湾区大学生求职竞争力,为湾区大学生精准就业赋能。

  这一环节不仅为求职的大学生提供岗位支持,更帮助大学生加强求职竞争力,为湾区大学生全方位保驾护航。

  同根同源青春向上 双选会会标首度亮相

  本次双选会的会标设计别出心裁,在开幕式上首次亮相。会标由11片不同颜色的花叶组成,分别代表了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每片花叶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体现各城市美好的发展前景、包容的人才环境和开明的人才政策。它们汇聚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交流与融合,象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同根同源、青春向上。

  与会标内涵相映生辉,会标发布仪式也别具一格。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11位代表上台,各持一片“花叶”依次嵌入背景板中,随着大屏幕上会标的花叶被依次点亮,会标正式绽放,标志着湾区人才生态圈建设迈出新的一步。

  湾区各市龙头企业直播带岗 上万优质高薪岗位招才引才

  本届双选会上,逾万家企业携近十万个优质岗位招才引才,成为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企业囊括大湾区各行业龙头企业及大型事业单位,如中国500强企业珠海华发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珠海格力电器、万科置业,世界500强旗下华润三九医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国际高端服务业代表珠海华发喜来登酒店、珠海瑞吉酒店,以及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等优质企事业单位。

  作为线上线下联动的人才双选会,本次双选会开幕式上还特别设置了“直播带岗”环节。华发集团、金沙中国、越秀集团等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代表企业参与,携众多优质岗位亮相直播环节。

  活动期间,观看“直播带岗”直播人数触达40万人次,吸引了近千名大学生投递简历。相关人士表示,这一创新招聘模式突破人企对接的核心环节,形式直观、专业高效、互动性强,成为政府助力企业、个人实现云端招聘的全新渠道。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前身为珠澳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系列活动,由珠澳两地政府部门主导,为珠澳高校、大学生及大湾区企业搭建公益(免费)就业实习双选平台,自2019年9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举办大型线下招聘活动2场、线上活动61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近70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就业、实习岗位5200多个,共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高校4万名大学生参与,为大湾区城市携手探索人才发展创新模式树立了标杆。

  其中,为抗击疫情,2020年上半年举办的第三届双选会,创新地以线上方式举办,实现全程“无接触、一站式、不收费、可持续”,在抗疫防疫的背景下为珠澳创新发展注入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