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岳西9月23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在大别山腹地,坐落着岳西县主簿镇一个叫做余畈村的小村庄。在余畈村的入口处有一面墙,上面刻有“大别山高山茭白发源地”十个字,揭示了主簿镇、乃至整个岳西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关键。

余畈村的水田如今基本全都种了茭白(央广网发 王玉怀供图)

  余畈村平均海拔800米,山多地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村庄。如何解决257户1005口人的生计问题,让他们享受美好生活,是村支部书记王玉怀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余畈村的水田本就不多,还多为冷浸田,之前种植水稻几乎每年都要遭遇‘青封灾’,收成有限,甚至难以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

  脱贫致富需要依赖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2000年,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姚自敏和良奇猕猴桃有机研究所所长储琳一起给镇里出了个主意:种植反季节茭白,即在夏季高温季节种植茭白。主簿镇的年均气温只有13.2℃,恰好适宜种植这种在低温条件下才能长成的水生蔬菜。

  由于担心有风险,2001年,只有余畈和燕窝两个村的18户农户尝试种植了17.1亩茭白,成了首批“吃螃蟹”的人。6月,主簿镇的高山茭白喜获丰收,最低亩产就达3300斤。到了冬天,他们还卖起了种苗,当年就产生了五个万元户。

  茭白产量稳定,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央广网发 王玉怀供图)

  第二年,主簿镇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茭白种植。从18户17.1亩开始,到全镇7800亩水田全部种植茭白,茭白不仅成为主簿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岳西茭白”也成为了中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今年汛情都没有对我们镇产生影响。”主簿镇党委书记徐峰说,雨水充沛对于水生植物茭白来说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事实上,双季茭白的产量今年普遍有所增加。”今年,双季茭平均收购价为1.7元每斤,亩产值最低就有7000元,高者甚至达到万元。纯收入达5000元每亩。

  茭白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每年茭白上市季节,。安徽省岳兰药业有限公司都会在这里进行茭白的深加工。茭白干、茭白罐头、茭白粉、菰米等产品或中药半成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不过目前,我们光是出售新鲜茭白就已经供不应求了。”王玉怀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十年时间,主簿镇通过发展产业,让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3岁的储昭才是2017年脱贫的脱贫户。2015年,在外务工的储昭才回到家乡,在自家5亩地上种起了茭白,平均每亩7000元的收入让他在两年内迅速脱贫。“2016年,因为政府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家离开了深山,住上了100多平的新房子。”如今,他和老伴都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每年工资共2万元。谈起现在的生活,储昭才满脸笑容地从屋里拿出来一筐猕猴桃,“今年我又开始种猕猴桃啦,3年以后等树成林挂果了,我们家的日子会更好的。”

  除了茭白,猕猴桃是主簿镇的第二支柱产业,目前桃林面积已有千余亩。储昭才拿出来的“金魁”就是目前镇里的主打品种之一。

  猕猴桃适宜生长在海拔800米的云雾山中,余畈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品质上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茭白,猕猴桃也是当地重要的产业(央广网发 王玉怀供图)

  “其实余畈村的猕猴桃早在1998年就开始种植,但当时的品种不耐贮藏、口味清淡,且产量偏低,发挥不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王玉怀告诉记者,直到2000年,储琳从武汉引进“金魁”进行试种,并且获得成功。随着猕猴桃在都市的身价一路上涨,价格也从原来的4元/kg,上涨到现在的20元/kg,种植户收入增加到亩均万元之多。

  为了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主簿镇及余畈村共同谋划打造,选用105国道边及交通便利相对集中的300亩猕猴桃园地进行改造升级,投资30万元建成了1500米的水泥路,投资25万元建成园内鹅卵石路面及排水沟,并对所有种植户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培训。如今,每每猕猴桃成熟采摘之际,前来采摘的顾客络绎不绝,果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关于村子的未来,王玉怀很有信心,“随着农文旅项目日渐红火,猕猴桃产业不仅可以卖果,还能带动文旅采摘产业,形成乡村景观,既让村里乡亲致了富,还能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