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广州8月31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徐洁芹 范敏玲 童禾)继全国首支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落地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日又有两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获深圳证券交易所批准发行。8月31日,“中信证券-广州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粤开-广州开发区金控-生物医药专利许可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两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正式发行,为企业提供4.34亿元融资。至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达到3支,占全国总量的30%。

  本次发行的两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新兴产业,按照产业组织企业、构建资产池和专利池,通过专利许可方式,为24家科技企业提供4.34亿元融资款项。两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突显专利权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实现了知识产权证券化1.0到2.0的跨越,再次为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埔方案”。

  全国首单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

  由科学城融资租赁公司推出的“中信证券-广州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全国首单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为2.31亿元,基础资产为广州创天电子科技公司、凯通科技公司等14家科技企业103项核心专利的许可费用,每家参与融资的企业可获得600万至32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通过该项目,广州长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3000万元融资款项。

  “此次专项计划主要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受众客户大多都是轻资产的创新型科创企业,知识产权就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通过知识产权变现,把‘虚的’知识产权变成‘实的’真金白银,助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科学城(广州)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安达表示。

  记者注意到,本次发行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相比以往更具有针对性。该项产品融资企业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涵盖通讯网络建设、智能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等多个核心细分领域。

  这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产业布局息息相关。近年来,该区加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布局,瞄准新型平板显示、移动通信、互联网核心设备等新兴产业,引进一大批顶尖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80%。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该区拥有5G及相关企业超过90家,建成5G基站2000多个。在集成电路方面,引进培育了安凯微电子、泰斗微电子等一批细分领域优势企业,特别是在新一代通信及卫星导航产业形成了从芯片、模组、软件,到终端产品和行业应用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支持抗疫企业发展

  “粤开-广州开发区金控-生物医药专利许可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由广州开发区金控集团控股券商粤开证券作为计划管理人和牵头销售机构,下属全资企业广州凯得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和原始权益人。产品发行总规模为5亿元,首期发行规模为2.03亿元,重点面向生物医药类企业,涉及生物制药、大健康服务及体内外诊断等多个细分领域,将助力生物医药企业获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资金融入。

  首期产品基础资产为香雪制药公司、华银医学公司等10家企业的近百项核心专利权的许可费用,每家融资企业可获得1000至3000万元不等资金支持。值得关注的是,入池企业大都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抗疫明星企业。其中,华银医学作为广东省指定承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400万例;万孚生物通过1平米POCT伴随快检室,最快15分钟可出具检测结果,为CDC、医疗机构、社区和基层医疗等场景,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育能介绍,本次发行的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有三大亮点。一是融资企业行业聚焦,由之前产品涉及多个行业转变为单一生物医药行业,有利于集中资源支持重点行业,并更好地控制业务风险;二是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单一客户融资额由最低3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企业获得融资金额从10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资金需求;三是企业融资效率提升,从接洽至企业实现融资基本控制在三个月内。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生物医疗产业的核心区,目前区内聚集超过60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检验检测等六大核心产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该区在检测试剂和治疗药物研发等方面全国领先,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作为抗击疫情主力军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