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廊坊6月10日消息(记者王志达)在河北省三河市东部矿区,数十台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正在紧张施工。这里是三河市东部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的现场,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家伟告诉记者,预计到今年底,22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五期工程将全部结束,往日的废弃矿山将全部披上绿装。

三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图 央广网发 王志达摄

  据了解,三河市东部矿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采,是北京市砂石供应的重要基地,承担北京市建材使用近三分之一的供应任务,高峰时开采企业达到500多家,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但众多采石企业长期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已经修复的部分矿山 央广网发 王志达摄

  三河市地处京津冀交界处,是“北三县”之一。因此,三河市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高度出发,自2016年起,关停了全部22家采矿企业,拆除63条粉石生产线、10条机制砂生产线、粉石车间及成品料库66个30万平米,彻底结束三河矿山开采的历史,为东部矿山的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已经修复的部分矿山 央广网发 王志达摄

  三河市自然资和源规划局局长李宏亮接受采访时表示,截止目前,通过采取消灾除险、削高填低、覆土植绿等措施,三河市已完成矿山治理面积6.6平方公里(共计植树110万株,植草2900亩),正在进行的矿山治理面积15.4平方公里。总投资约80亿元。

正在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矿山 央广网发 王志达摄

  对于三河市来说,如此大规模的矿山修复治理工程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李宏亮告诉记者,通过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三河市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的方针推进修复治理。2017年,先锁定了坡度相对平缓、位置相对集中、深度较浅的矿坑进行治理,启动了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完成了52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工作,积累了修复经验。2018年,由于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三河市创新思路,按照“不征地、不租地,土地经营权、所有权不变”的思路,继续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当年圆满完成了35座地形复杂、治理难度大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并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北方治理废弃矿山的有效路径。

  去年,三河市对剩余治理任务全面铺开,当年完成了10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多处山体出现山泉自流的现象,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预计到今年年底,被开采40余年、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全部披上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