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仁心》——传统医药(央广网发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提供)

  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传统医药自春秋时期发展至今,涌现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这些令人敬仰的名医大师,更有《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不朽的典籍。其中所蕴含的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学理念,更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辩证思维与系统化认知与总结,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积累。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创办于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同仁堂,就是中药炮制技术的执牛耳者。

  与中药炮制术相提并论的是中医传统制剂法,同样是传统医药非遗保护的重点之一。在安徽定潭就有一服始于460多年前的“张一贴”,靠着张氏家族代代相传至今,依然造福于民,泽被当代。

  正骨疗法是中医用推、拽、按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被称作“古代医学十三科”,也是传统医药非遗保护的首选项目之一。闻名遐迩的罗氏正骨,就是这样一个已经延续了八代之久的传统医术。

  青海省乌兰县的藏药“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桑杰,在学习借鉴前辈成功之道的基础上,使失传已久的藏药“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重见天日并成为国家级中医药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扶助下,借助家传和师承为主的“活态传承”,传统中医药有了新的身份归属和价值引导,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更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