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青岛5月12日消息(记者王伟)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决策、文化引领的工作原则,大力推进应急安全产业创新升级,以产业化发展助推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应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强优质企业,聚力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了众多创新成果。

  在青岛市应急安全体验培训中心,2600多平方米的地面上,有高楼逃生、地铁火灾逃生、地震应急体验等12大区域25个互动体验点。人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现场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学习各种应急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山东海丽应急安全培训中心副总经理田普淑告诉记者,很多市民参与体验后感叹,如果发生灾难和险情,自己还真不知道该如何避险:“很多社区阿姨来我们这里体验,她们说油锅起火应该拿面粉灭火。其实在互动过程中经常发现大家存在错误的所谓常识,对于一些常识性的误区,也会去纠正。”

  田普淑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培训发现,公众的应急意识普遍缺乏,这也让像她这样从事应急安全培训的从业者感到忧心。因此“安全意识”、“应急意识”的养成,就成了她们对前来参加体验培训的学生和市民们必上的一节课:“大家都觉得灾难离自己比较远,认为这些灾难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平时如果没有应急知识储备和技能的训练,真正发生灾难的时候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我们经常说学习一百次不如亲身体验一次,来到场馆情景式的学习模式会有一种代入感。”

  青岛海丽雅集团应急安全服务负责人郑文娇说,青岛市应急安全体验培训中心所在的这座二层建筑,原来是她们公司用来生产扎头绳的厂房,2014年改造升级成为全国首家由企业自主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的应急安全基地。她说,公司经营范围之所以会从传统制造业延伸至“应急安全培训”这种新兴的服务业,是因为应急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应急产业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后的支柱产业,公司在应急的服务上实现了闭环的产业链条。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应急已经成为了新的产业,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大家对应急已经越来越重视了。今后应急产业既是民生产业,也会成为支柱性产业。”

  青岛海丽雅的完美转型就是青岛市应急安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青岛市应急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022亿元,同比增速为10.8%。“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了把应急安全产业做大做强,青岛市坚持把应急救援及知识普及的公益性和应急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产业化发展助推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应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建刚:“青岛的应急志愿者基本负担了山岳救援、近海救援以及溺水的抢救,他们是主力军,力量非常强。他们虽然有国际的专业知识,坚持公益性,但是维持不长久,所以我们把青岛市相关应急安全培训交给他们,产业和公益有机结合,政府掏钱购买服务。2019年开始,青岛市2万名第一响应人的培训就交给了应急志愿者。公益加产业的形式共同促进应急产业持续发展,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目前,青岛市应急产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7年,青岛市建成全国首个应急安全类孵化器“青岛市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创新空间”,为应急安全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孵化平台,有效推动创客团队、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目前已有32家科技类中小微企业在营。2018年成立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48家成员单位涵盖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不仅在应急安全文化产业领域,在应急产业政策咨询、技术研发、产品推广、项目合作、服务保障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青岛市在智能交通、海上溢油清理等应急安全高新科技类领域拥有专利2000余项,年产值近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