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5月9日消息(记者郭长江 许新霞 彭照)68岁的高级农艺师王玉富尽管早已退休了,可他退而“不休”,还有了一个“新名头”:宁夏中药材产业协会、固原市中药材产业协会秘书长。今年,他的工作重点是编制《六盘山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筹划建立六盘山中药材产品交易市场等。 

金莲花(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对王玉富来说,这些任务不仅艰巨,还必须尽快完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让他觉得推动六盘山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说起六盘山区的中药材发展状况,王玉富如数家珍:气候多样、生态适宜的六盘山区,广泛分布着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三个区系药用植物90科、618种,因此,六盘山完全可以与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东北长白山媲美。以六盘山盛产的黄芪为例,黄芪原名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宋《图经本草》载:“今出原州(宁夏固原)及华原(陕西耀县)者也佳。”以黄芪为代表的六盘山中药材种质资源突出,种群分布集中,除黄芪以外,秦艽、柴胡、黄芩、板蓝根等道地中药材同样以优良的品质享誉全国。  

中草药育苗(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近年来,固原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常抓不懈。2019年,全市种植中药材面积23.9万亩,总产各类药材3.2万吨,产值6500万元。全市现有以固原明德中药饮片为龙头的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各类药材1.038万吨,产值1.6亿元。其中,固原明德中药饮片和隆德西北药材两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建自治区级中药材技术创新中心7个,培育各类中药材合作社、种植大户192家,解决劳动力2300人。黄芪、秦艽等道地药材还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定,初步形成了“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的发展格局。

原材料加工(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王玉富的介绍与我们的采访相互印证。无论是中药材刚刚起步的西吉县,还是有着多年中药材种植传统的隆德县,都有前景广阔的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发展空间。正在崛起的中药材领军人物中,有的是当地人,有的是外来客商。当然,中药材的发展更多的还离不开希望通过种植药材能够增加收入的农民群众。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全力以赴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中药材(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目前,固原市已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链”之一,要求培育道地种植药材品种、中药材深加工、成药制造等一体化的中药材产业链。全市将依托六盘山中药材资源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绿化美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拓展规范化种植基地,精心培育加工企业,积极开拓营销市场,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应用。  

 中药材种植智能化温棚(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在占据全宁夏中药材产能70%以上的固原市采访数日,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中药材产业前景可期,但还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统筹推进、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除了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扶持外,更需要集聚地方合力,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和打造拳头产品,重视品牌建设,才能真正让六盘山中药材香飘四溢。

 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同时,我们也看到制约六盘山中药材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六盘山中药材发展还缺乏统一规划、机械化种植水平还很低、育种育苗方式还相对粗放、一些具有相当潜力的药企还没有真正达产达效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等等。这些客观因素一定程度制约了六盘山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另外,在中药材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上还存在着“唯地方领导意志”种植的现象,没有经过严谨、科学的论证和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接续性。如何在发展中,解决好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六盘山区中药材的发展和未来。  

成分检验(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中草药产品(央广网记者 郭长江 摄)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相信,只要固原市各级领导科学擘画六盘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抓、实干,加上多年来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的良好基础,宁夏六盘山区中药材飘香全国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