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4月27日消息(记者陈庆滨)在4月27日天津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工信局总经济师周胜昔表示,近年来,天津市软件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的高增速,2019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增长20%以上,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据工信部《2019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居于首位,比平均水平高8.5个分值。一季度以来,疫情对全市软件产业影响总体可控,线上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6%,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

  据介绍,目前天津市700家软件规上企业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累计返岗人数10.4万人,其中远程办公人数9.8万人。企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疫情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态势分析提供数据平台与技术支撑;360集团第一时间推出“疫点通”、“疫情通”等一系列社区疫情防控解决方案;曙光天津工厂为河南、安徽、江西等抗疫一线“战场”提供数百台服务器设备;先特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为卫生医疗部门提供网络信息数据保障服务;科大讯飞为防疫一线提供翻译设备,有效解决了“外防输入”过程中的语种沟通难题。

  据周胜昔介绍,疫情期间,软件产业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凸显出了重要的作用。云签约、云纳税、云办公、云看病、云上课成为疫情中百姓工作生活的日常,AI测温、智能识别,诊断辅助、病毒分析等智能技术在防疫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宅经济”、“云经济”的兴起,为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空间。一季度软件产业营业收入明显优于全市水平,紫光云、360、云账户等龙头企业在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云账户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42%,纳税6.55亿元,同比增长50%。可以看到,通过这次疫情更加显示出了新经济、新业态的韧性、抗挫能力和发展潜力。

  3月20日,麒麟软件总部正式落户天津,标志着“PK”体系已成为支撑国家信创工程的主流技术路线,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自主可靠信息技术产业链。国产化应用替代从天津落地成长,并逐步走出天津、迈向全国,天津逐步成为了信创产业的国家级基地。此外,国网天津电力与华为公司展开深度合作,采用安全自主可控技术,成功打造基于鲲鹏生态的电网云和数据中台。其中,云平台可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灵活丰富的网络、计算和存储环境,数据中台将为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用电采集系统汇集海量数据,进一步实现数据“可提取、可流转、可汇集、可分析、可应用”。深入挖掘能源大数据应用场景和价值,打造城市的“智慧能源大脑”。

  下一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天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重点推进软件产业统计年报、软件名城创建、工业APP大赛筹备、区块链产业三年行动方案编制等重点工作。通过政策落地、集群打造、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在津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推动成立市级基础软件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基础软件创新中心。实施开源生态培育工程,汇聚国内外优秀的开源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开源社区。形成国产软件“天津产品群”,打造信创产业完整产业链。成立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天津分联盟,加快构建“产学研用”自主创新联盟。持续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制定出台“智能科技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中芯国际二期扩能、中科曙光基地二期等一批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着力培育云账户、360、滴滴等三个千亿总部,加快麒麟操作系统建设,打造1-2个“国家软件名园”。

  在人工智能、5G、车联网、区块链、VR/AR等重点领域天津将打造30个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模式转变为新动能、新增长点。深入实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行动计划,加快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发展,规模部署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推动车联网落地应用和产业集聚发展。支持西青等重点区率先发展,积极推进虚拟、封闭、开放三级测试体系建设。打造大数据和工业APP试点示范。依托天津市优势领域,辅导企业申报国家试点示范项目,围绕精准推送、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领域重点突破,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的示范引领作用,繁荣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为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