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水4月3日消息(记者张磊) “自2013年建档立卡以来,全市的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92万多人减少到2019年的2.1万人,贫困发生率也由29.92%降至0.68%。”甘肃省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3日表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天水市已在2019年底顺利实现全市两区五县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与当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密不可分。

天水市武山县的中药材已经成为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央广网记者 张磊 摄)

  天水市是甘肃省的人口大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据天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短促长、以短保长”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大力发展长效增收产业,加快培育“短平快”和“五小”产业。示范推广林下间作技术,着力构建以传统增收产业为主导,“短平快”、“五小”产业和林下间作作为补充的“1+3”产业扶贫模式。

武山县的一家扶贫车间里,曾经用以果腹的酸菜也畅销外地(央广网记者 张磊 摄)

  产业发展,资金是关键。截至2019年底,天水市累计落实到户种养产业扶持资金17.89亿元,其中,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6.7亿元,入股资金11.17亿元。累计指导贫困户新建果园15.14万亩、落实蔬菜播种面积14.26万亩、中药材面积13.96万亩、马铃薯面积44.26万亩。

  在多年产业培育过程中,当地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采取“引进、自建”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育农业企业48家,总数达到531家,销售收入86亿元。同时,这些龙头企业还带动了2546家合作社、1106个贫困村。同时,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不断拓宽,2019年,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一万元以上,接近九成的贫困村收入超过两万。

一座草莓大棚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带来数万元的收入(央广网记者 张磊 摄)

  “目前,天水的贫困群众基本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行路、就业、养老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王军表示,尽管天水市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全市干部群众将紧盯全市剩余的29个贫困村2.1万贫困人口,以及2.56万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5.13万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严格落实挂牌督战机制,逐村逐户制定脱贫举措,细化实化帮扶措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