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4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徐洁芹 范敏玲)近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组织开展“千名干部深入基层,万名党员联系群众”解难题活动。

  据了解,“千名干部深入基层,万名党员联系群众”活动以“进百企、走百村、入万户、征问题、谋发展”为主题,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将脚印留在访民情、解民困的路上,让能力强、潜力大、有作为的党员干部下基层、落前线,形成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的风气。

  民情民意上得来

  着眼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

  九龙广汕立交项目是改善知识城南部出行的重点工程,立项多年,因房屋征拆和管线迁移等多种原因进展缓慢,“出行难”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为了推进工程建设,黄埔区新龙镇实行领导挂点征拆重点项目制度,党员干部包户,领导干部上门,昼夜入户动迁。为了征得民心,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参与征拆工作,走家入户访民情,坚持用真诚服务群众,用细致打动人心。最后,在各方协调和努力下,难题逐一解决。立交东西跨线桥日前正式通车,交通顺畅的背后更畅通了民心。

  党员干部下基层就是要紧盯基层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服务发展的实际作为和成效,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对于主题教育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列出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细化到“周”,能改的立即改,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改、限期改,逐项整改到位。对少数需要长期整改的,盯住不放,即使在主题教育结束后,也将持续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

  同时还将建立抓基层抓落实工作机制,围绕全面提升组织力,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形成机关部门与基层党组织上下联动、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干部身段下得去

  建立分级分类联系服务群众体系

  民情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近年来,黄埔区着眼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积极推动党员干部走下去,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2019年度通过“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平台流转了约20万宗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事件,其中街镇调动、呼叫区属部门共同解决的复杂事项342件,事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超过99%。

  为了更好地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黄埔区党员、干部分级推行全面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区领导率先垂范做表率,通过践行“七个一”工程,定期与联系对象沟通联系,适时召集有关单位研究联系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做好“双报到”工作,在职党员主动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工作。

  下基层重在办实事,办实事关键要讲方法。黄埔区推出“两工作法一承诺”制度,要求区直属各单位党员、干部针对群众不同类型的问题推行“六办工作法”:做到对基层、群众、企业急办的事情“立即办”,对老大难问题“主动办”,对普遍性问题“上门办”,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办的问题“跟踪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公开办”,对需要多方协调的问题“积极办”。

  此外,黄埔区搭建“智慧化”联系服务群众平台,依托“黄埔党建云”系统,通过微信平台及应用、5G技术、云平台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即时开展政策宣贯、任务布置执行、群众反馈等工作。

  社会经济快增长

  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访民情,解民困,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破解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让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2018年,黄埔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考评排名第二,科技创新排名第一,财税收入排名第一,同时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

  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黄埔区对企业无微不至的服务。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大胆削“繁”、治“拖”、破“堵”。在全省率先推出44证合一,在全国首推政务服务“秒批”清单,223个事项立等可取,形成了“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来了就办、一次搞掂”等系列改革品牌,迈出了“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快节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深化企业开办“一键办、一天办、免费办”,推广“区块链+AI”商事服务,完善“黄埔区商事服务区块链平台”,实行企业开办全流程网上办,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探索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全力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接下来,该区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便民服务上加力,把群众关心的事办牢,通过惠民政策的落实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