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0月14日消息(记者雷恺)10月13日,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开幕。论坛聚焦城市高品质发展主题,用高层次、国际化的眼光和“头脑风暴”为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凝识聚力。

  高峰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挪威著名经济学家基德兰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等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与会嘉宾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先进发展经验,探讨城市创新发展新路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挪威著名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在演讲中表示,从经济学的领域来讲,资本和劳动力会带来产品和服务,但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技术水平,这需要技术变革、生产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同时,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家和小企业更需要金融体系发挥作用,使经济更具有持续的发展活力。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表示,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实践,对于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一批高校、科研单位、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创新动力。不断强化科技研发和应用之间的转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搭建产、学、研、投一体化生态体系,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汇聚起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在演讲中说,目前,人工智能新时代已经到来,它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助力。智慧城市不仅包括智慧医疗、就医、就学和交通等,还应通过大数据集聚构建城市的“大脑”。我国数据量和大数据技术都已走到全世界前列,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深受AI的影响,城市是AI的最大集合场景,也正因如此,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深受人工智能的影响。

  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表示,西咸新区众多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是有标志性的。西咸新区依托《诗经》这个重要文化载体,建设了与大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诗经里小镇。文化遗产是有活力的,文化的活力也是区域的生命力,它需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有开放的态度,善于总结经验,这样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够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说,未来城市的发展要面对发展主体、发展模式、发展逻辑、发展理念的四个变化。中国城市发展要健康,应该做好小尺度的发展单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要从追求经济效益与利益最大化转向社会公平正义,要从满足增长物质主义转向文化和生态价值的守护与创造。同时,还要重视城市空间组织方式与规划设计的创新,让人们能够有温度的生活。

  随后举行了“规划建设传承与创新国际论坛”“第二届北欧可持续城市发展(西咸)论坛”和“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论坛”3个专题论坛,参会嘉宾针对不同主题,发表了精彩主旨演讲,并讨论交流。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由陕西省政府批准、西咸新区管委会主办,致力于搭建中外政、学、商界人士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面对区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传播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和世界城市发展凝聚共识、提供方案、贡献智慧。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于2018年10月成功举办,发布了《西咸宣言》,揭牌成立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形成了一批理论创新成果。

  西咸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国家使命。西咸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战略,培育高新技术,发展高端产业,产业创新的活力不断涌现。建成了西部科技创新港、硬科技小镇等创新平台,搭建了自贸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俄丝路创新园等开放平台。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主导产业加速聚集,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