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鲁木齐9月28日消息(记者蒋雪娇 乌鲁木齐台记者金贵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坚持民生优先,连续多年将本级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乐享幸福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奏响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稳定的基石。在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新居社区的社区就业基地,26岁的阿依仙木古丽·亚森正在指导小姐妹制作捧花,她如今管理着基地的花艺作坊和西点屋,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她的孩子就在社区文化学校学习,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而3年前,她还是一名没有任何技能的家庭妇女,她告诉记者:“自己什么收入都没有,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也没有什么技能,心里有一种担心,出去还能不能找到工作,通过社区的帮助就来到这里,免费学技能,学好了上手了就可以拿工资,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好政策。”

  在新居社区生活着17个民族的居民3267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到了56%。在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过程中,社区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作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在家门口建技能培训基地、就业基地,让广大居民实现了稳定就业。新居社区党总支书记蒲静介绍说:“通过引进一些社区就业工厂,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让他们的心安了,同时,他们的孩子我们社区也组织了社区的学前班,免费给他们提供学前教育。”

  安居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心之基、稳定之基。在水磨沟区七道湾街道春祥社区,今年7月,麦尔哈巴·阿迪力一家三口刚刚搬进了水电暖等设施齐全的低收入家庭保障房,她说,每个月只需要交几百块租金,相比之前和哥哥家一共7口人挤在40多平米的小平房,现在的居住条件真是天壤之别。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每年将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让各族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民族团结之花在首府越开越艳。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大院(小区)3004个,民族团结之家1065个,民族团结示范户7.9万户。乌鲁木齐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桑建刚说:“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九大惠民工程的同时,我市每年精准实施‘民生建设的十大实事’,着力为各族群众增福祉,2019年我市在继续实施2018年‘民生建设的十大实事’的基础上,启动了‘延伸、畅通、泊位’等10件民生实事。这些年来,我市坚持不懈的改善民生,就是为进一步的促进民族团结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