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云南大理久久为功,力现“苍洱毓秀”——十四督查组回访大理洱海

2019-09-10 13: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大理9月10日消息(记者陈鸿燕)金秋的大理,碧水蓝天,到处是累累硕果,洱海保护治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水环境质情公报中,洱海全年水质为优。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1~5月达Ⅱ类、6-8月为Ⅲ类,近岸水域水体感观清澈。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在洱海边,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典型经验受到通报表扬。连日来,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第十四督查组回访大理洱海,深入洱海水源地及沿线湿地、污水处理厂和沿边古生村、喜洲古镇进行督查。督查组在实地督查时指出,洱海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系统性的思维进行全面治理,更加有效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在巩固洱海污染防治成效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苍山洱海美景永驻人间。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上世纪80年代,随着洱海流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洱海经历了一个由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过程。1996年洱海首次全湖性暴发蓝藻,水质急剧下降。
  面对洱海日益严峻的形势,为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2016年1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的决策部署,大理州委、州政府推进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2018年1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坚决打赢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八大攻坚战”,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
  在大理市洱滨村,督查组沿线体验了刚刚建设完工的1公里“生态廊道”示范段。大理市市长杜淑敢介绍,9月1日起,长52公里的“生态廊道”建设已经全线开工建设。“生态廊道”项目建设内容包括:①生态修复及湿地工程;②生态监测廊道工程;③生态搬迁工程;④管网完善工程;⑤实验地建设工程(带湿地修复科研功能)。到2020年时,129公里环洱海“生态廊道”将实现全覆盖。沿线可以体验“苍山峰峦叠翠,洱海碧波荡漾。”
  在下关镇大庄污水处理厂,督查组了解到,随着2018年6月30日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体系闭合运行,新建和既有工程设施并网运行后,洱海流域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5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3.75万吨;污水收集管网、化粪池、尾水塘库湿地、生态湿地的建设,构建起了城乡一体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建成流域内“三库连通”清水直补工程、13座大理市城乡自来水厂,实施了27条主要入湖河道生态化治理、海西五镇清水产水区清水疏导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拦截消纳工程建设,实现了“亿方清水入湖”。
  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督查组看到,垃圾清运做到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污水收集通过管网建设,实现到户收集全覆盖;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洱海湖滨湿地得到修复;通过完善河长制管理机制,每条入湖沟渠都有人管护,提升了入湖水质。大理市市长杜淑敢介绍,古生村有2000多年的历史,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439户1842人。近年来,围绕“记得住乡愁”,全村突出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古村风貌保护、建筑风格整治,村民在建设管理中受益、在保护发展中受惠。督查组实地考察,如今的古生村新石板路像水洗过一样干净,大青树郁郁葱葱,古桥、古庙、古戏台古色古香,美丽乡村建设深得人心。在村民活动中心,有一个“习总书记到古生”展室,一张张彩色照片,生动记录了全村发展史上最珍贵的历史时刻,展示了全村群众“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祖国”。
  在喜洲古镇,督查组查看了农户家里掩埋于地下的雨水收集进口、管道、雨水出口及进入村内的雨水沟。大理市市长杜淑敢介绍,“如今洱海流域的污水收集管网达4461.6公里,农户实现了洗涤、厨房、厕所、圈舍‘四水’全收。”
  2016年以来,大理州干部群众全力推进洱海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到“生态之治”,开辟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路径。
  如今,在2565平方公里的洱海流域范围内,坚持标本兼治,构建了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城乡一体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覆盖全流域“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立了“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市处理”的联动运行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在洱海流域启动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行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的“三禁四推”工作,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大幅削减。环湖生态防护体系,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分块实施的原则,把“蓝线、绿线、红线”以法定化的方式划定下来,环湖1806户村民生态搬迁如期全部完成,启动了特色小镇建设,洱海生态空间管控更加有力。清水入湖工程体系,建成洱海上游茈碧湖、海西海和三岔河“三库连通”清水直补工程、13座大理市城乡自来水厂,实施38条主要入湖河道生态化治理、海西5镇清水产水区清水疏导等工程,实现了“亿方清水入湖”。
  大理州副州长李泽鹏介绍,通过不懈努力,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水环境质情公报中,洱海全年水质为优。今年洱海全湖水质1月至5月达Ⅱ类、6月至8月达Ⅲ类,近岸水域水体感观清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理市通过引入社会投资的方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在环湖截污工程体系建设项目中,政府引入了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社会投资人,污水处理厂采取了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污水收集干渠、管网、泵站采取了DBFO(设计—建设—融资—运营)模式。2019年以来,全部完成了流域截污治污工程体系的竣工验收,启动征收污水处理费,出台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考核办法,确保体系正常运营。
  今年7月24日,大理洱海保护专项债券30亿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开创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先例。8月3日,大理州“洱海保护日”启动。州委、州政府决定,将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确定为“洱海保护日”,集中组织开展洱海保护治理系列活动。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响应、示范引领、勇于担当,人人争当保护洱海的实践者、宣传员、倡导者和捍卫者。
编辑: 杜静

【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云南大理久久为功,力现“苍洱毓秀”——十四督查组回访大理洱海

金秋的大理,碧水蓝天,到处是累累硕果,洱海保护治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水环境质情公报中,洱海全年水质为优。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1~5月达Ⅱ类、6-8月为Ⅲ类,近岸水域水体感观清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