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浴“雪”奋战青藏高原之四:未雨绸缪 防灾减灾

2019-03-30 09:43:00来源:央广网

玛沁县到甘德县海拔4000米以上的盘山公路因降雪路面湿滑车辆滞留(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央广网果洛3月30日消息(记者张雷 刘泽耕)去冬今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与玉树藏族自治州同时遭遇近6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近日,记者完成玉树州救灾减灾报道后再出发,前往果洛州采访。

  3月22日,记者乘车从西宁出发。经京藏高速、西丽高速转入德马高速,540公里,历时7个小时到达果洛州府所在地玛沁县。

 

甘德县三江源畜牧业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青南地区唯一的颗粒饲料加工厂(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果洛州农牧局局长才让当周介绍,这次雪灾中,果洛州6县31个乡镇131个村1.4万户4.8万人受灾并需救助,因灾死亡牲畜共1.74万头只匹,占全州牲畜总数的1.2%。大灾之年能将牲畜死亡控制在较低的比例,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果洛州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建设颗粒饲料加工厂,冬季来临前果洛州委、州政府超前研判早部署,做好抗灾保畜物资储备。各县乡镇提前做好饲草料储备、加固暖棚暖圈等防灾减灾工作。

甘德县三江源畜牧业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颗粒饲料运往受灾地区(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3月23日上午,记者从玛沁县出发前往甘德县。从玛沁县到甘德县只有90公里,但要翻越两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汽车刚行驶上盘山公路,天空中便飘起了雪花,路面湿滑,数十公里的盘山道,百余辆大货车滞留在道路一侧无法前行,不少车辆停靠在路边安装防滑链。记者乘坐的越野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缓慢前行,原本到甘德县只需1小时的路程,足足花费了2个半小时。

甘德县俄尔金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饲草充足(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记者来到甘德县扶贫产业园。这里有青海南部地区唯一的一家饲料生产基地——甘德县三江源生态畜牧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走进饲料生产厂房,宽敞的厂房中间是一排机械设备,旁边是加工制作颗粒饲料所需的原材料,装卸工正开着叉车将饲料整齐地堆放在厂房一角。生产厂长索才打开一袋饲料,只见灰褐色的颗粒饲料紧实细腻,散发着一股清香。

甘德县俄尔金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用牛粪垒建的牛圈(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索才介绍:“生产的颗粒饲料都是精饲料,最主要的成分是玉米,占32%,其余成分为菜粕、棉粕、麸皮等,日产量可达100吨。”

  甘德县扶贫局局长周曲告诉记者:“这次雪灾果洛州各县乡应对雪灾所需的颗粒饲料都是从这里调拨的。饲料厂去年生产的3100吨颗粒饲料,98%用于应急救灾,根据各地灾情大小,按需求调拨到甘德县7个乡镇。在当地建设饲料厂,运送距离比较短,运费也相应减少,牧民损失减少了很多。”

甘德县俄尔金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新建的标准暖棚(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3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甘德县俄尔金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一片宽阔的空地上,用牛粪垒砌的一米多高的“牛粪墙”围成一个个暖圈,后面建有标准化暖棚和储草棚。

  甘德县农牧局生态办主任多杰告诉记者:“成年健壮的牛羊在露天的暖圈躲避风雪,老弱病畜都集中到标准暖棚里过冬。合作社养殖的1020头只牛羊,在今年的雪灾中仅死亡30头只,就是因为有充足的饲草储备和暖圈暖棚,牧民的财产得以保护。”

  进入暖棚,记者便感受到暖棚内外的温度差异。多杰介绍:“暖棚板面为彩钢板和塑料膜两种,棚顶配有通风设备,棚内温热湿润的空气和棚外寒冷干燥的空气形成对流,暖棚内可以维持20度左右的恒温,满足牲畜过冬需求。”

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人工饲草基地(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走进储草棚,棚内码放着的饲草足足有2人多高。多杰对记者说:“目前储备的20吨饲草料能满足合作社350头牦牛1个月的补饲,即使4月份再遇降雪天气,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加上放牧和人工补饲相结合,可以保证牛羊40天不断粮。”

  3月24日,记者前往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冰雪融化的草场显露出金黄色的牧草,可以清晰地看出草场上有收割过的痕迹。

  玛沁县大武乡党委书记冷保告诉记者:“那是格多村人工饲草料基地,面积达3000亩,去年生产饲草500吨。这次雪灾中,这个饲草基地的200吨饲草供应玛沁县的8个乡镇,还先后两次从这里调运了300吨饲草支援受灾严重的玛多县,帮助兄弟县渡过难关。”

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挡住部书记、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旦介绍合作社发明的收割牧草机械设备(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走进格多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厂房,里面停放着20多台机械设备。格多村党支部书记、格多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旦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这是条播机,那是圆耙机、割草机,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还有他们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发明的割草设备。

  多旦递给记者一把草料,金黄的牧草在手中留下清香的干草味,混合着青盐的咸香。多旦告诉记者:“格多村的土壤中缺少盐分,县委宣传部给我们提供了35吨青盐用于草料加工,草料添加青盐做成的‘草罐头’,可以存放2年。在草料短缺时,给牛羊及时补水补盐也能提高存活率。去年合作社加工的500吨草料总收入达8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想扩大生产规模,投入颗粒饲料加工。”

玛沁县大武乡草原上已显露出春天的气息(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果洛州农牧局局长才让当周介绍;“目前果洛州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了24处共7.5万亩饲草产业基地,饲草年产量达8.25万吨,去冬今春共调运分配草料1.08万多吨,同时全州牧民自备饲草料1.89万吨,为打赢这场抗灾保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格多村采访返回玛沁县,路旁草原上的积雪随着天气转暖消融,金黄色的牧草从积雪中渐渐浮现,成群的牛羊在低头觅食,与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相互映衬,构成美丽的田园牧歌画面。草场上还时不时会有旱獭从地洞里钻出,“翘首以盼”春天的来临。

  才让当周对记者说:“预计牧区的积雪到5月底才会彻底融化。虽然遭受了特大雪灾,但瑞雪兆丰年,今年的牧草长势会更好,我们有信心赢得这场人类与自然的较量……”

编辑: 郑皓月

浴“雪”奋战青藏高原之四:未雨绸缪 防灾减灾

去冬今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与玉树藏族自治州同时遭遇近6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近日,记者完成玉树州救灾减灾报道后再出发,前往果洛州采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