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铁四代”90后信号工守护春运安全

2019-02-02 10:14:00来源:央广网

伍淼生正在检查道岔杆件螺丝(央广网发 通讯员王极 摄)

  央广网长沙2月2日消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王极)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电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路世家”——今年24岁的第四代铁路职工伍淼生,其太外公、爷爷伍上林、外公伍凤祥、父亲伍海元和母亲伍志萍均是铁路人,一家四代人历经新中国成立前、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的牵引动力装备的发展变化,是中国铁路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的见证者。

伍淼生检查调车信号机后盖(央广网发 通讯员王极 摄)

  在家庭的影响下,伍淼生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职工,并毅然报考了铁路院校。2015年,毕业后的伍淼生接过祖辈的“铁路衣钵”,进入长沙电务段工作,扎根铁路沿线小站,守护旅客返乡路,传承铁路“铁路情”。

  从小耳濡目染,伍淼生深知铁路工作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意味着奉献与付出,在安全工作面前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春运期间,伍淼生所在工区负责黑石铺、新开铺、大托铺等三个站的信号设备检修和维护。

  1月30日,记者来到距离湘江边300米处的京广线黑石铺火车站,伍淼生利用春运期间的临时“天窗时间”,对该站的信号设备进行检查巡视。“信号机如同列车的‘眼睛’,道岔如同列车的‘方向盘’,信号机和道岔是我们检查巡视工作的重点,容不得出现半点纰漏。”伍淼生说。

列车经过时,伍淼生与工友下道在路肩避车(央广网发 通讯员王极 摄)

  据了解,铁路部门所有巡视检修作业必须在“天窗时间”内进行。春运期间,伍淼生每周分别要去管辖的三个车站检查巡视设备两次,确保信号设备运用质量。

  “设备巡视工作单调乏味,但却又像人每天要吃饭一样不可或缺。”伍淼生说。

  “K502次列车二接近,请作业人员下道避车。”

  “室外作业人员收到,已下道避车”。

  随着对讲机传来的呼叫声音,防护员余操呼叫作业人员全部下道避车。

  原来,为了确保春运运输秩序,铁路设备维护部门只能通过列车运行间隙——临时“天窗时间”,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在此期间列车均是正常运行。

伍淼生进入机械室查看道岔动作曲线断道岔运转是否正常(央广网发 通讯员王极 摄)

  “春运期间,京广线非常繁忙,且铁路部门加开了临客列车,运行密度非常大,每2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伍淼生说,“按照我们的规定,无论是上行列车还是下行列车经过,临时‘天窗时间’内作业时,必须下道避车,待列车通过之后才能进行作业。”

  “你觉得铁路工作的意义体现在哪里?”等候列车通过时,记者问伍淼生。

  “当每列火车安全驶过我们检修过信号设备时,心里都会觉得特别安定,有一种成就感,又有一批旅客可以安全正点到家团圆了。”伍淼生开心地回答说。

伍淼生对继电器进行巡视,确保室内室外设备正常联动(央广网发 通讯员王极 摄)

  作业期间,伍淼生不放过一个道岔杆件、设备螺丝、电缆线头,不放过一处安全隐患。作为工区的业务骨干,他还经常到机械室对室内设备进行巡视,通过微机监测设备查看和分析室外道岔运转曲线,从而判断道岔运转是否正常。

  在“铁四代”伍淼生的身上,记者看到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用汗水、责任、担当,守护着千千万万旅客的返乡路。

编辑: 郑皓月

“铁四代”90后信号工守护春运安全

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电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路世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