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厂完成改造并投产 实现多项自主创新

2019-01-23 16: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广州1月23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通讯员岳路建)今天,随着一声开工令响起,深中通道项目钢壳沉管隧道试验段足尺模型正式开始浇筑,同时,生产线完成全面改造的沉管预制厂正式亮相,标志着项目沉管预制进入全面生产阶段。

  世界最大沉管预制厂160天实现“智慧化”改造

  2018年6月,投资超10亿元、曾承接港珠澳大桥33节隧道沉管建造的世界最大规模隧道沉管预制工厂,又肩负起深中通道项目其中22个沉管管节预制的艰巨使命。

  深中通道项目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断面宽度达46-55.46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9米,单孔跨度超过18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从结构、工效、技术、方案等各个方面考虑,传统制造已难以满足要求,必须对预制厂升级改造,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以及高质量和可溯源,这是国内首次全过程运用钢壳智能制造技术,可以说是对旧预制方式的一种革命。”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陈伟乐告诉记者。

  面对改造的重重困难,深中通道迎难而上、反复推敲,项目部携手将一张张设计蓝图变为现实,通过80多次方案研讨、300多份图纸、23项攻关,预制厂改造中取得了11项专利。

  奋战160天,沉管预制厂全面改造升级完成,其中包括生产线改造、核心装备研发等,实现了从传统工厂向信息化智慧工厂的巨大跨越,完成了移动终端信息化集成、智能浇筑检测、施工监控监测、BIM信息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筑就了沉管预制“梦工厂”。目前已具备足尺模型浇筑条件,基本形成了每月一节高质量沉管的生产能力。

  两大核心装备将破解钢壳沉管预制难题

  在建设过程中,深中通道项目自主研发出沉管隧道预制核心装备:单台800吨智能台车和智能浇筑系统。

  据悉,智能台车是用于沉管从卸驳区到浇筑区、从浇筑区到浅坞区转运的沉管移动装备。单台承载力为800吨,彻底解决单节8万吨沉管转运困难这一难题,大大提升了管节转运速度,对缩短沉管预制工期有很大推进作用。未来,将投入共200台电动轮轨式液压台车编队作业,通过控制台车上液压系统升降,实现管节在无源支撑系统与台车支撑系统的相互转换。“起初,我们找了业内共11家高规格、实力雄厚的设备制造商,但由于项目规模大、难度高、技术复杂,没有一家单位能保证完成,我们只好自主研发。”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黄文慧表示,期间,项目部进行了多轮市场调研,咨询力学、机械方面的权威专家数十人。经过近百次研讨交流,加上预制厂自身的技术积累,终于攻克难关,研发出适合沉管运输的高承载力智能台车。

  智能浇筑系统是对沉管仓格进行精准浇筑的新工艺,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及浇筑等全过程监控,实时记录统计数据,实现高流动自密实砼的过程控制,具有效率高、风险低、稳定性高等优点,超越了行内的传统施工技术,极大提高了沉管浇筑效率和质量。

  足尺模型试浇筑拉开隧道沉管全面预制序幕

  本次试验单个足尺模型长18米,宽23米,高10.6米,有114个仓格,共需浇筑1422立方米混凝土。通过试验浇筑,将为后续正式管节预制的人员、设备、材料配比、施工组织等提供重要的技术能力储备。陈伟乐表示,“目前,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厂已达到每月生产一节沉管的能力标准,项目共32个管节中的22个将在这里预制,全部预制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

  2018年,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全面铺开,东、西人工岛、沉管隧道、伶仃洋大桥建设取得了开门红,项目建设推进顺利有序,其中西人工岛已成岛,东人工岛堰筑段钢板桩打设完成,深中大桥锚碇围堰和基础正在建设,沉管隧道钢壳E1、E2管节已经开始生产制造,沉管隧道基础、基槽疏浚等工程正有序推进。

  2019年,深中通道的建设将逐步进入关键期,也将开始直面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首节管节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开始浇筑,我国研制的世界第一艘且唯一一艘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将于今年10月份进行联调联试,为今年年底首节沉管安放进行准备。

编辑: 刘拓拓

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厂完成改造并投产 实现多项自主创新

今天,随着一声开工令响起,深中通道项目钢壳沉管隧道试验段足尺模型正式开始浇筑,同时,生产线完成全面改造的沉管预制厂正式亮相,标志着项目沉管预制进入全面生产阶段。

关闭